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指的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能力越高,所展现出来的生产力也就越高。生产力会随着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增强而不断发展。换句通俗的话就是:生产力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
生产力三要素
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而生产资料包含后面两要素,所以,对于初中学生,为了便于理解,生产力就包含两要素:劳动者+生产资料。 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其能动作用体现在生产积极性是否提高。如果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就会提高;反之,生产力就会下降。而生产资料决定着生产力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科技的作用体现在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上,这是一种摸不着却能体会得到的东西。如果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生产力:生产力=(劳动者+生产资料)×科技。科技虽然是属于生产资料的,但是用这种方式更容易表达生产力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我们再来了解下什么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三要素
生产关系包含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也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问题。所有制的形式有三种:公有制、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如果生产资料由联合劳动者共同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那么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如果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混合所有制是兼具以上两种情况的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在三要素中起着决定作用,他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决定了产品分配的形式。从总体上讲,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这五个阶段。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生产资料必须由全部成员共同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才能保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这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形式也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无论是狩猎还是采集)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是平等的,在产品分配形式上必然采取平均分配。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中,处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地主占有了社会绝大部分的土地,而直接生产者–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农民,就只有领租或分租地主的土地,在分配产品的时候只能忍受地主的剥削和奴役。因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其本质就是私有制)决定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地位,以及他们在分配形式的不同。
再次,我们要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极度落后的生产力就决定了不可能会有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同理,封建社会欠发达的生产力也决定了不可能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就会要求生产关系作出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当大家把上面的内容理清后,我们再来读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
首先,课本说明了新中国的成立,这句话也就意味着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生产力的第一个要素—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开始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就会要求生产关系作出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地主土地所有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课本展示了在旧有的生产关系下,谁掌握生产资料的的情况:地主、富农占总数不到7%,却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在分配形式上,贫雇农每年要向地主缴纳3000多万吨粮食。这种旧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所以土地改革的本质就是:变革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接下来,课本展示了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内容和过程:通过法律的形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在新的生产关系—农民土地所有制下,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等生产资料,每年需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随着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废除而成为农民自己的口粮。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在社会地位上成为国家的主人,分给自己土地的所获得的产品也大部分归自己所有。
最后,课本展示了土改的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在说明:新的生产关系的确定,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更决定了人们在分配形式上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这是在说明:新的生产关系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当时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了准备,也巩固了新的政权。课本的最后相关史实事,用来佐证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从各方面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总结一下,第三课《土地改革》,就是简单的几句话。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力也提高了。但是旧有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性质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对旧有的生产关系进行变革,既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新的生产关系确定后,农民真正的获得了解放,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又极大的推动了当时中国的生产力,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做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