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督导(supervision)是协助从事心理相关职业人员的提升工作能力与心理素质提升的一种工作模式。
是指学习者在有经验督导者的指导帮助下完成心理工作、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心理督导也是心理行业的同行们分享临床知识、澄清思路、提升技巧的学习过程。
临床督导在所有与心理学工作有关的活动中,是最复杂的一环,督导的最终目的是连接科学理论与实务实践,临床督导者不仅要具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更要具备相当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1]
在心理咨询师成长的路上,接受督导是至关重要的一步。Bernard 和 Goodyear (1998) 这样解释了督导的概念:督导,是一种由经验更加丰富的咨询师,对相比之下经验不足的咨询师的一种干预。
心理咨询师在从业之初和从业期间,需要定期接受心理督导,这是一个咨询师的专业性重要体现,更是咨询师的职业胜任力不断精进的重要基础。
资深有经验的心理督导师可以帮助初入心理咨询行业者更好的从咨询实践中获得成长:包括如何进行个案咨询、如何利用咨询记录进行反思、如何理解个案并进行个案概念化;同时也能促进新手咨询师的自我觉察、维护新手咨询师自恋脆弱性,以便于新手咨询师能够在咨询进程中有更好的情绪稳定性。
对于相对成熟的心理咨询工作者,督导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咨询师需要不断的自我觉察、攻克个人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胜任力,让自己的言语更加具有疗愈性。
督导和咨询师之间的关系与普通的咨访关系不同。这种关系带有辅助性和评估性,以提升咨询师职业能力、监管咨询效果、关注伦理规范为目的,通常维持较长的时间(Bernard & Goodyear, 1998)。
在国外心理咨询业较发达的国家,临床心理咨询方向的博士生在实习过程中,都会有一个专业方向的督导师,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一对一的督导,帮助新手咨询师更好成长。
这样的督导一方面可以提高心理咨询的质量,另外一方面可以促进专业助人者的专业资质,避免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重大过失,对来访者和咨询师负责。
这样一来,心理咨询督导师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就像是工作中的“守门者”,让咨询师更好的理解自己和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各自内在分别在发生什么,也帮助咨询师梳理在这个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成长的部分,以及未来的咨询进程、方向等等,通过这样的督导,可以保证来访者的福祉,同时也能避免咨询师的情感消耗与职业倦怠。
随着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以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从业人员的增加,大家已经认识到心理督导的重要性。在很多高校临床与咨询方向的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中,不仅仅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相关的理论流派,也需要在有资质的心理机构进行实践。
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将会有一对一督导将对新手咨询师的咨询负责,除了这个之外,不少新手咨询师也意识到督导对于职业以及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甚至主动付费寻求个人的督导。
督导师在心理咨询师的成长旅途上更像一个引路者。这个角色对于咨询师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接受督导是一名新手咨询师成长为一名合格咨询师的必经之路,并且几乎是专业成长中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