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句成语叫一鸣惊人,说的是那些胸怀大志的人们,平时是默默无闻,真到该他展示才华的时候,就是鹤立鸡群傲然而起,他们有志向,也得懂得在沉默中忍受苦难。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主人公就是那位楚庄王。
这楚庄王从一继位开始就不务正业,每天得吃得喝得玩就好了,从没有下过一个政令。大臣都不明白这位君主要做什么,大臣觉得这位君主不务正业,一口气都快玩了三年了,每天不是出宫打猎游玩,就是在后宫里和妃子们喝酒取乐。有一位大臣就受不了了,此人叫伍举,伍举打算要劝谏,而楚庄王听说之后就下令:“有敢于劝谏的人,就处以死罪!”。但这样也没有拦住伍举,他是冒死进谏。
伍举来到楚庄王面前,用神鸟三年不飞不叫的谜语来让楚庄王醒悟,“有一只大鸟身披五色羽毛降落在楚国三年,可这三年来也没人看见它飞,也没看见他叫。这不是很奇怪,请问大王这是什么鸟啊。”
楚庄王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暗暗指自己,楚庄王心里很开始可脸上装作不悦,说到:“是这样啊,爱卿,寡人知道,这不是一只平凡得鸟,它三年不飞是一飞而冲天,三年不鸣是一鸣而惊人。”
伍举听后就明白了,很高兴就回去等待时机了。可是等了许久,这楚庄王依然如旧,而且这荒淫程度还更甚从前了。有另一位大夫苏从看了无法忍受,闯宫劝谏。
楚庄王生气地责备他:“我早有诏令在先,你想以身试法乎!”
苏从面不改色,说道:“死有何惧!国君,倘若用臣子之血换来君王清醒,苏从愿死。”
楚庄王听了非常高兴,不但不治苏从的罪,而且从此以后勤于政务,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是一种韬光养晦的计策,中国古代本就有一种帝王不露声色的统御之术。深藏智慧,才会让人不容易诡其真实。楚庄王不仅是玩了三年,也是观察了三年大臣,楚庄王这么做等来了三位不怕死的忠臣,也看清了哪些人是奸佞小人。
所以这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实际是废了楚庄王很多的心思。这正应了老子的那句话,“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楚庄王明明想要治国,却偏偏装扮出一种酒色之徒下流无耻的表现,这是为了摸察一下群臣的心态。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越王勾践尝粪,是为了骗取夫差的信任;孙膑装疯也是为了躲避庞涓的迫害;刘备在小沛种菜,那是为了骗曹操;司马懿装病,那是为了再次复出夺权。这样的故事很多,楚庄王由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一转眼就变成了一个大有作为的明君,现在想来应该是石破天惊。想必在当时的楚国,一时间是惊刹多少人,也是喜刹多少人,楚庄王沉默三年多,是认清了方向,他带着沉寂了多年的楚国,带着忠于他的臣民,又一次走上了和中原各国争夺霸主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