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老社区新图景

作者:本报记者 李玉兰 王洋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薛斌《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29日03版)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略显老旧的楼宇、窗外悬挂着的衣服微微飘动、干净整洁的小区道路、整齐停放的汽车……一个初冬的午后,记者走进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光明社区,入目就是这样一派生活图景。

这是一个“明星社区”,三天两头有参观考察学习的团队来。一个老小区,为什么有这样大的魅力呢?基层党支部建设搞得好,“社区服务做得恰噶(南昌方言,即很好、真棒)”,居民们都这样说。

“我们的趣缘型社团党支部建设新模式,让人心更暖、社区更美、城市更好、党旗更红,但是以前情况不是这样的。”光明社区党委书记刘云娟向我们介绍。

这是一个老龄化特点明显的社区,原来是南昌发电厂的家属区,2007年改制为东湖区彭家桥街道光明社区。当时社区有十来个社团组织、320多名党员,但是党建体系不完善,尤其是离退休党员有满腔服务热情,却少有用武之地。

后来,社区探索建立趣缘型社团党支部,把支部建立在合唱团、舞蹈队、志愿者联合会等活动社团上,一下子,组织生活和社区生活融合起来了。社团的党员们亮出身份,发挥特长,成为社区生活的“红色引擎”。书法、剪纸、手工、唱歌、跳舞、朗诵、二胡、篮球、门球等,在各个团队的组织下,社区生活丰富多彩。

“张大爷,忙呐?”刘云娟打招呼,一辆三轮车从我们身边驶过,一位精神矍铄的大爷坐在车上笑着向我们挥手。

这位大爷叫张则林,已经80多岁了,原来是电厂的钳工,是名老党员,退休后多年如一日为街坊邻居免费修水管、换门锁……在他的影响下,现在社区有5人主动要求和他一起做义务维修,“张则林爱心帮忙团”就此成立,成为小区志愿者中的品牌团队。

这个有59栋居民楼、总人口4191人的社区,有志愿者千余人,组建有16支志愿服务团队。李恒敏书法工作室教孩子们写字,“乐享童年”玩具接力坊和“童心圆梦”社区少年宫照顾孩子们……一老一小是社区志愿服务的重点对象,社区开了三岁以下托育班和幸福食堂。幸福食堂只请了一位厨师阿姨,其他工作都由志愿者承担。许多老人在这里吃饭,还把食堂推荐给其他社区的朋友。

“我们还吸收了驻区机关、企业、高校等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形成三环式的党建工作模式。内环是社区党委自身建设;中环是驻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解决问题面对面,社区共建手拉手;外环是在志愿者联合会的基础上,推动党建工作由社区内向外辐射。”刘云娟说。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播音专业学生王翔泰正在小区里。“在这里做志愿者一年多了,基本上每周都会来一次。”王翔泰说,自己教孩子们音乐、演讲,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拍照、录视频,也会帮社区制作一些音视频的材料。

一路慢慢走,打乒乓球的、打门球的、打牌的、聊天的,人们看到记者都乐呵呵地分享他们对社区生活的感受:“恰噶”。刘云娟接着各种来电,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老年活动中心扩建的安排、今天少年宫的老师来不来、明天是不是有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

“我是电厂老员工,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住在光明社区。”光明社区门球队党支部书记黄建权说,“过去社区地面凹凸不平,电线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现在线路走地下,改造为花园式小区,树木成林,春有桃花,秋有桂花,处处鸟语花香,有活动的地方、休息的地方,有老人食堂,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去幸福食堂吃一口热乎乎的饭,和街坊拉拉家常,生活很幸福。”

“在这里生活,真的是安心、舒心、顺心。”光明社区原党委书记雷红芸说。退休后她继续发挥余热,成为社区一个支部的书记。

“您晒什么呢?好香啊。”楼下闲聊的人问。

“我做了些香肠,晚上来我家吃饭。”雷红芸爽快地说,大家哈哈大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11-29 09:20:05
下一篇 2022-11-29 16:00:0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