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多位网友爆料称上海一街道将核酸检测纳入个人征信。有网友表示,当日收到署名为上海浦东花木街道疫情防控办的短信,要求其按时完成“三天三检”,如未完成则会影响该居民在花木辖区内的出行及个人征信记录。
26日下午,花木街道综合服务受理中心回复《人民日报》称,未完成三天三检,市民的征信也不会有任何影响。街道咨询热线工作人员也对南都记者表示,“隔天补做就好,只是有概率会跳黄码”。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德令哈、无锡、天津等多地曾将不做核酸纳入个人征信或社会信用。有专家对南都记者表示,此举的合法性值得商榷。还有专家指出,任何一项国家立法的推进都要经过全社会共同讨论,形成共识之后依规进行,尤其当涉及范围很大时,应该交由更高层级的政府、向更广范围征求意见之后再讨论决定。
上海街道:未做核酸影响个人征信
11月24日,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收到了上海浦东花木街道疫情防控办发送的短信。短信截图显示:“花木街道居民需在11月23日至25日期间完成三天三检……对未做到‘应检尽检’的居民,将影响您在花木辖区内的出行和个人征信记录。”
还有网友晒出了在12345上投诉花木街道防控办发送短信的截图。花木街道防疫办则回复称,街道于11月24日下午以短信形式提醒辖区居民需继续参加接下来两天的便民筛查,要求各居委逐楼逐户通过截屏和个人承诺等形式确认参加监测情况。
“如承诺已完成核酸采样但实际未参与,并导致疫情传播,将产生影响征信评价等严重后果。”针对短信中关于影响个人征信的表述,花木街道防疫办称“街道相关部门在编发短信时未经审核,造成网民一定程度误解”。
截至发稿,南都记者多次致电花木街道疫情防控办公室均无人接听。南都记者随后致电花木街道咨询热线,工作人员称“我自己是没有收到”,并否认了短信内容,表示“未按时完成三天三检并不会影响征信”,“隔天补做就好,只是有概率会跳黄码”。
据《人民日报》报道,26日下午,花木街道综合服务受理中心回复记者称,未完成三天三检,市民的征信也不会有任何影响。中心还表示,之前各位市民收到的短信确为街道发布,但措辞不当,已对相关环节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
多地曾有类似举措,专家:合法性值得商榷
根据央行发布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信用信息是指依法采集,为金融等活动提供服务,用于识别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的基本信息、借贷信息、其他相关信息,以及基于前述信息形成的分析评价信息。信息使用者使用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信息,应当基于合法、正当的目的,不得滥用信用信息。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政府曾发布通告称,不做核酸影响个人征信或社会信用。
11月24日,德令哈市公安局发布通告显示,德令哈市第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共计15人因“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违法行为”被追究法律责任,相关行政处罚信息被纳入其个人信用记录。
7月7日,无锡新吴区发布通告称“凡不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核酸检测的个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并给予个人门铃码赋红码警示。”据天津广播电视台不完全统计,7月份天津市共有145人因未按时参加核酸筛查被训诫、拘留或警告,并由有关部门纳入个人诚信记录。此外,江苏省江阴市、吉林省四平市等多地均有类似举措。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此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做法“没有法律依据”。他提到,目前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未成熟,而有一些地方政府出台关于社会信用的规定,本身合法性就值得商榷。
“根据社会治理的一般规则,各行各业推进相关的信用治理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共识。”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信用学会会长石新中说,目前全国各个地方都认为防疫事关重大,把核酸检测列入个人信用报告“似乎有道理”,但任何一项国家立法的推进,都要经过全社会共同讨论,形成共识之后依规进行。“街道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具体到个案要尊重当地人民的意见。”
对于街道是否有权力将核酸检测情况列入征信,石新中认为,信用治理是一项全新的制度,目前仍然在探索之中。“在信用治理方面,中央政府可以制定适用于全国范围的规则,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地方的规则,街道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乡规民约。”
“比如南京市把‘亵渎英烈,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主体列为严重失信主体。这与南京的历史有密切联系,老百姓就认可。具体到核酸检测这件事,是地方特色的事,地方就可以调整。但如果这属于更广范围的事情,就应该交由更高层级的政府,征求更广范围的人来讨论决定。”石新中说。
采写:实习生梁丙鉴 南都记者孙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