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媒体人胡锡进最近也被封控在北京的家中,原因是他所在的楼栋出现了阳性病例。他从11月20日开始居家隔离,一直要被封控到11月25日。被封控在家的老胡,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国内的疫情,特别是北京的疫情。北京的疫情形势非常严峻,昨日新增本土“509+1139”例,现有高风险地区1008个。其中又以朝阳区的情况最为严峻,超三分之一的新增感染在朝阳区,接近三分之二的高风险地区在朝阳区。而老胡正是住在朝阳区,所以他对朝阳区的疫情防控是很有发言权的。
北京市朝阳区昨日宣布非必要不出小区,让朝阳区已经接近全区静默,老胡把这种静默称为“类静默”。虽然是类静默,但老胡认为相比于河南郑州宣布管制交通,北京朝阳的这种防控手段,要温和得多。反过来说,郑州的做法要激进得多。之所以采取类静默的防控手段,说明朝阳已经尽力了,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好用这种更大的代价与病毒战斗。而“更大的代价”指的就是朝阳区人民群众保持不了应有的经济收入,保持不了快乐自由的生活方式。
针对北京市朝阳区的类静默,老胡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非必要不出小区”一定不要搞成普遍的禁止出小区;二是这样的“类静默”决不可长期持续,不要以清零所有新增感染者为目标,而应以有效控制住疫情传播的凶猛势头为终止施行这一措施的条件;三是要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而且要将“类静默”施行的情况和效果如实上报上级机关。三点建议,反映出老胡忧国忧民的深思熟虑,也说明老胡对“类静默”是有担忧的,担忧搞成了“一刀切”地禁止人员流动,担忧长时间搞“类静默”,担忧基层报喜不报忧。当传统的方式抵挡不了奥密克戎新变种时,老胡希望真实的声音能被上面听到,以制定科学应对新冠病毒的新策略。
老胡特别提醒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多重的,不是只有健康,哪怕它被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还渴望应有的收入,渴望自由快乐的生活。防疫继续以反复静默为代价,人民群众已经不支持了。老胡认为:“反复静默和长期限制给人们生活造成的损失对很多人来说已经大于新冠病毒对生命和健康造成的危害风险。”
正如老胡所言,最近几天,有关疫情防控的讨论在网上非常激烈。与以往更多是专家学者发表意见不同的是,不少一线医护人员也出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一位北京的医护人员就认为,疫情防控没有中间路线,要么像对待甲类传染病一样严防死守,要么就彻底放开。
现在能不能“放开”,有两个问题必须要搞清楚:一是新冠病毒感染又痊愈后,究竟有没有后遗症?二是新冠是不是真的像普通感冒一样?关于第一个问题争论至今,也没有定论。张文宏说“没有后遗症”,香港专家说“有76%的新冠痊愈者在半年内被后遗症困扰”。一些得了新冠又痊愈的人,有的说留下了后遗症,有的又完好如初。新冠后遗症是因人而异还是有很高的概率?关于第二个问题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国外很多人认为新冠就像一个普通感冒,国内不少人仍然谈“新冠”色变,是单纯的认识问题还是有其他原因?这两个问题不搞清楚,不把搞清楚的真实情况向民众普及,那么即使“放开”了,很多人只会更加恐慌。
人人都知道“两害相较取其轻”的道理,但真要自己做决定了,就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了,更何况每个人的情况和利益都不同,所以有些事不能只听大多数群众的,还是实事求是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