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大兴安岭绿色变迁

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内蒙古单元的一个展柜中,两张证件格外引人注目:一张是红色封皮的林业伐木操作证,另一张是绿色封皮的森林资源管护上岗证。

证件的主人,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根河乌力库玛林场护林员耿洪广。“真没想到,我的两张证件能在北京参展!这也是我今年收到的最好礼物。”耿洪广激动地说。

从伐木证到管护证,见证了耿洪广身份的变化,更见证了大兴安岭深处的一段生态佳话。

见“证”大兴安岭绿色变迁

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内蒙古单元展示的大兴安岭林业工人的伐木证和森林管护证。光明网记者赵金悦摄/光明图片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重点国有林区。走进耿洪广所在的根河乌力库玛林场,放眼望去,高大笔直的樟子松、伟岸挺拔的落叶松、色彩斑斓的白桦郁郁葱葱。这里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足够65个人呼吸。

1992年,初中毕业的耿洪广进入乌力库玛林场工作,成为标准的“林二代”。2002年,他接受了队级、场级、公司级三级岗前教育,顺利通过了考试,拿到他一生中的第一个工作证——林业伐木操作证。

“在林区,有了林业伐木操作证才有资格伐木。”耿洪广回忆,每年冬季采伐作业期间,早上5点就要起床,和工友们吃完早餐后背着油锯去密林深处伐木。饿了,就吃怀里保温的馒头、咸菜;渴了,就直接捧起白雪。爬冰卧雪、风餐露宿,伐木工的工作苦累难言。

2015年,本以为会像父亲那样一辈子伐木的耿洪广,生活迎来巨大变化:党和国家决定从4月1日起,所有重点国有林区停止商业性采伐,转向封山育林,涵养生态。

耿洪广永远记得那一天。3月31日11点,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在乌力库玛林场举行了庄严的“停伐”仪式。工人们象征性地最后伐倒一棵松树,然后“挂斧停锯”,林区结束了长达63年的采伐历史。一个巨大的日历式“挂斧停锯”纪念碑在乌力库玛林场永久矗立,左页是3月31日,右页是4月1日,寓意着林区翻开新的一页。

自此,20万“伐木人”转身成为“看林人”。放下油锯,耿洪广得到了人生中第二本工作证——森林资源管护上岗证。

“也有过迷茫,放下斧锯自己能干什么、能吃饱饭不?”耿洪广笑称,现在看来这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森林旅游、林业碳汇、林下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当年“挂斧停锯”的地方,现在被命名为“停伐广场”,不同年代各种型号的砍伐运输机器和生活用品在这里集中展出,成为森工文化露天博物馆。这里还建起了“中国冷极村”“房车营地”“林区风味餐厅”,人们慕名而来,只为体验零下50多摄氏度的极寒、品尝直径2米的大火锅煮200斤羊肉的美味……

视林子为生命,是刻在林区人骨子里的基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20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面积净增100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9.25个百分点,森林资源总量达到开发初期的1.47倍。

如今,耿洪广每天都在管护区内巡护,进行森林生态质量检查、野生动植物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灭火检查等。呵护这片绿地,成了他的日常……

(本报记者 高平 王潇)

见“证”大兴安岭绿色变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11-14 08:45:06
下一篇 2022-11-14 08:45:3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