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忠孝二字就恪守在无数热血儿女心中。为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这是一种美德。忠有后背刺字“精忠报国”的抗金名将岳飞、有被俘仍宁死不屈的北宋英雄杨业;孝有为母亲亲试汤药的汉文帝刘恒、有替父从军的女中豪杰花木兰等等。
当然,忠孝两全固是最好的,但这同时也是个考验。古人云,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二者只能选其一,无法兼顾。如若碰到特殊情况,是舍大家为小家,还是报国谋天下呢?我们通过几个典故来分析。
忠国
1、精忠报国
北宋崇宁二年,岳飞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少年时期就为人正直,好读《孙吴兵法》等,后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兵法。
12世纪,驻守在东北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建立金国,先后灭掉了辽国和北宋。北宋灭亡,金国无心也无力去统治中原地区,便立傀儡皇帝张邦昌为帝。张邦昌只当了三十三天的皇帝,就将政权转让给了赵构,于是他建立了南宋王朝。当时金军几次南下骚扰,赵构只知道往南逃,懦弱的不敢抵抗。他写信给金军统帅宗翰,大概就是说自古面临危亡的皇帝,要么逃走要么坚守国家,但是我现在已经无处可逃,乞求元帅赐予怜悯和宽恕。一句话就是我胆儿小我不敢打。就因为皇帝的的苦苦哀求,没有奋勇抵抗,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时候一些国家主战派将领,开始勇敢的站起来坚决抗击金兵,其中就有岳飞。
岳飞自二十岁起,就先后四次从军,参加并指挥大小战争数百次,他率领的“岳家军”在当时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据《宋史》本传记载,
裂裳,背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因为当时南宋当权者腐败无能胆小懦弱,处处节节败退,国家正处在生死存亡水深火热的关头当中。岳母把正值十几岁的岳飞叫到跟前,问他现在国难当头统治者又不理世事,该怎么做。岳飞说要到前线奋勇杀敌精忠报国!”精忠报国“正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把这四个字用绣花针刺在儿子的后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后来,岳飞奔赴前线,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说到岳飞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秦桧。当时秦桧是想要主张和金国议和,保持现状不要战争,但是担心岳飞会反对,于是请求宋高宗将岳飞、张俊等在抗金战争中功劳大的将领升官,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的兵权。兵权被剥夺了这些人肯定不服秦桧啊,况且岳飞当时是将领里最年轻的一个,为人刚正不阿没有黑料。偏偏秦桧认为岳飞是他此次议和最大的障碍,所以想要找盟友合力害死岳飞。弹劾也弹了,诬告也陷害了,就是想把岳飞逼上梁山背负罪名,凡是帮岳飞说话的,都遭到了秦桧的迫害。韩世忠也愤愤不平看不下去,质问秦桧有没有证据证明岳飞有图谋造反的意思。
秦桧当即说了“莫须有”,最后年纪轻轻的岳飞还是被诬陷斩首示众,死时才三十九岁,死后家人也没有遭到好下场,不是流放边疆就是迫害致死。
2、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本名徐福,虽是个寒门子弟,但满腹经纶足智多谋。中平六年,因为人报仇被官吏抓住,后被党羽救走,便下定决心不再舞枪弄棒,改了自己平时的傲气去虚心求学。初平二年,因董卓作乱,徐庶逃到荆州避风头,巧缘结识了卧龙先生诸葛亮,关系密切十分友好。按我们现在说的流行话:好看的都和好看的玩。把这句话运用在古代,就是有才华的跟有才华的玩。其实也是徐庶向刘备引荐的诸葛亮,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出山。
因为足智多谋,在新野县以少胜多大破曹营军队,至此威名大振,深得刘备的信任,徐庶也对刘备忠心耿耿。后来,曹操的谋士程昱使用奸诈阴险的计策骗徐庶的母亲曹营,又假借徐母名义把徐庶骗到曹营来。在忠与孝两难的抉择面前,徐庶十分苦恼。但最终他选择了孝,保全自己带老母亲,一头钻进了曹营。不过他立誓仍忠于刘备,发誓不为曹操献一个计策,因此就要耳熟能详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一说。可事情的发展还没有到最后,当徐母知道这件事情后,恼怒成羞骂徐庶愚蠢,为断了他效忠国家保全自己的后顾之忧,徐庶的母亲选择自缢而死。徐庶非但没有尽孝,为了国家自己的君主间接逼死了自己的母亲,最终也留下了不忠不孝的骂名。
孝家
1、尝粪心忧
瘐黔娄是南齐高士。幼年母亲早逝与父亲相依为命,家境贫寒刻骨好学多吟《孝经》,后考取功名,任孱陵县令。但赴任不满十天,他有种不好的预感,总感觉家中有事便辞官返乡。回到家中才知道父亲已病重两日。
大夫就告诉瘐黔娄,说要想知道自己父亲病情是好是坏,可以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如果味道甜,就说明病没好,如果味道苦,就说明病快好了。听了大夫的叮嘱后瘐黔娄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粪便的味道是甜的不是苦的,就很心慌,急得大晚上的拜北斗星,向上天乞求能替自己的父亲生病,减少自己的寿命延长父亲等寿命。但不久他的父亲还是死撒手人寰。瘐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这个就是典型的忠孝两难全的典故,因为进朝做官,得知父亲病入膏肓,不得不辞了官照顾自己的父亲。
2、管鲍之交
管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也是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管仲是有真才实学,如果他没有真本事的话,鲍叔牙也不会和他交友。但是他有很多小毛病,比如他胆子小。在他打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跑,就有很多人说他胆小懦弱。若是你一个人跑了,你就会影响其他人,导致其他人也会慌乱跟着逃走。要是都像他一样害怕逃走,那仗就不用打了。但鲍叔牙对管仲胆子小打仗爱逃跑给予了解释,他说管仲家里有年迈的老母亲,如果不逃跑在战争中牺牲了,那老母亲就没人管了。试想,如果管仲也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奋勇前进,但最后可能战死沙场,那生他养他的父母该怎么办?谁为他们养老送终?
忠孝同时并存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但是有一个人很聪明,就是李密。
上表陈情
苏轼曾云:“读《出师表》不泪,其人不忠;读《陈情表》不泪,其人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泪,其人不友。”可想而知李密在写这篇文章是抱着必须让君王感动到痛哭流涕的路线走。
李密上表开篇就向圣上表明自己命运十分坎坷,自从小时候就遭遇患难之事。年幼时仁慈的父亲去世,对于现在来说,就是个单亲家庭。这不是最惨的,李密的舅舅在他四岁的时候,逼迫他的母亲改嫁。本来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现在自己的母亲也离开他去别处生活,没有叔叔伯伯照应,只留下年迈的祖母刘氏和体弱多病的自己。家徒四壁,李密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所以为了报答恩德,为了敬孝,必须守在祖母身边照顾她,所以让我上朝这件事暂且不谈。
为祖母刘氏养老送终这是一个原因。要说李密有没有私心呢,绝对是有的,《陈情表》可是自己的救命文章。
据记载,李密曾经是蜀汉的官员,相当于前朝旧臣。谁让李密来朝廷做太子的洗马呢?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巩固政权,也想召回前朝之臣,给他们一官半职。
“臣之辛苦,独蜀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李密的不幸遭遇,很多人都看在眼里,一传十,十传百,他以孝闻名天下就被司马炎知道了。司马炎当时主张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示清正廉明,用孝来维持君民关系,以便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所以他就想把李密弄到朝廷来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凸显自己宽宏的胸怀,还可以收拢民心,让李密做个表率,做自己的政治宣传,让更多的蜀汉人才来朝廷辅佐自己。
但李密并没有答应。一是觉得自己不能不仁义不道德,国家灭亡了就赶紧投奔下家,这是不正确的;二是正好司马炎是以孝为当先,崇尚孝治天下,所以李密上表成情,以祖母年老体弱为借口,既可以暂时摆脱司马炎的控制,也可以为自己日薄西山的祖母养老送终。还有就是李密觉得现在火急火燎的去朝廷任职,是个不理智的做法,风险太大当然不能冒险。但是直接拒绝司马炎也是个掉脑袋的行为。
所以李密上表陈情只是说暂时无心出官,要对祖母敬孝道。司马炎看了很感动,不仅同意了,还让地方政府官员帮忙接济李密和他祖母。一篇文章,免了杀生之祸。不过后来,李密祖母去世后,他也是按照文章里说的,出山入朝辅佐司马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这先孝后忠的战术,实在是两全其美。
总结
自古成大事者,都难免要经受忠孝难两全的考验。但是对国家和领导者的忠心耿耿,和对父母的孝心是一样的,这种“忠”是更大程度上的“孝”,就好比岳飞母亲让岳飞精忠报国为国效力一样。所谓“孝”是恭敬与爱戴。而“忠”是对臣子的赞誉,对君王忠心,对国家忠心,对百姓忠心,才会社会稳定,百姓才会安居乐业不被战事侵扰,才会使一个国家民族昌盛起来。
效忠国家令人赞赏,孝顺父母传承美德。所以忠者,义也;孝者,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