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生的“大事”着实有点多,其中多数的发生都是那么不尽人意。
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阿里性侵”事件,随着事发酒店的发言,再加上相关取证,导致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事件的后续情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把时间再往前推一点,便是吴亦凡的人设崩塌事件。
现在,官方终于发布公告: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批准逮捕。
01
这里没有反转
关于吴亦凡的舆论转变,也堪称是一波三折。
当都美竹第一时间揭露吴亦凡的“罪状”时,引起了网络巨大的反响。
那时候批判都美竹的人很多,尤其是吴亦凡的粉丝,不知让都美竹承受了多少谩骂,并将她塑造成了一个为出名而失去理智的诬告者。
可不久后,越来越多的“受害者”与“知情者”接连发声,并有从事律师行业的网友表示,吴亦凡作为公众人物,该事件将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必然会引起警方注意。
如果都美竹所述为真,吴亦凡将面临牢狱之灾;如果都美竹所述为假,那么吴亦凡一旦报案,都美竹很可能会以“诽谤最”遭到警方逮捕。
由此可见都美竹此次破釜沉舟的勇气,要么成,要么“死”。
这个时候,原本站在吴亦凡那边的人,有一部分开始动摇了。
很快,在警方的初步调查取证下,吴亦凡遭到刑拘。这个事件几乎宣告了吴亦凡涉嫌强奸的罪名成立。
公告一出,吴亦凡犹如被“痛打落水狗”一般,网络上又接连曝出了吴亦凡在海外“选妃”等丑闻。
这个事件的影响十分恶劣,当地的留学生居然都略有耳闻。吴亦凡时不时会在洛杉矶举办某种奇怪的聚会,被邀请参加的人不允许带手机,禁止任何摄影拍照行为,因此一度被传得十分神秘。
而在它神秘兮兮的外在表象下,其实也不过是以聚会为幌子,给受邀的女孩子灌下让人陷入昏迷的药物,然后在她们神志不清的时候,做出猥亵等行为。从动机到行为,都显得非常肮脏卑鄙。
于是,吴亦凡的名声由谷底,再次跌落到了深渊。无论水军再如何想洗,也很难起到效果。
但部分粉丝和水军们仍然对此事抱有期待,因为在互联上,真真假假、黑黑白白辨认不清的事情属实太多,去年在舆论上本已经是一面倒的鲍毓明事件,最终在警方的充分调查下,仍然发生了巨大的反转,让那些对受害女生充满同情的人们有些猝不及防。
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一些“非正常脑回路”的言论:大家快去劫狱,或者联系律师,总之要尽快救出哥哥。“
也有某些自称985高校的学生:“我毕业后一定要去国外,好让国家损失人才。
而这,也正是苦“品质低下流量明星”已久的大众所不愿看到的事情。
终于,大家所担心的“反转”并未到来,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正式批准逮捕,中国演出协会也为此发声,一切已是尘埃落定,后续唯一还需确定的就是对吴亦凡的惩罚力度了。
02
全球巡回坐牢
吴亦凡的最终结局会如何,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于是有网友总结出了各国的刑法情况。
在中国,一般是考虑其情节是否严重,比如行为的恶劣性、是否涉及迷奸、轮奸的性质,嫌疑犯是否有良好的认罪态度等等。
这些因素,能够左右刑罚的程度,但还有另一条底线:是否有多人参与伤害14岁以下的幼女,若是有该情况发生,光是满足这一个条件,就基本是十年起步了。
很多人担心吴亦凡的外籍身份会影响最终的审判结果,但这一点也没必要,因为我们的法律明确规定了,在中国的领土犯罪,除非具有外交人员的特殊身份,否则一律同等对待。而且在服刑结束后,还要被驱逐出境。
这还不算完,因为吴亦凡在美国也犯过此类案件,因此按照加州法律,吴亦凡依旧能够以强奸罪遭受起诉。
目前,美国一方已经在就此事件进行调查,一旦调查结果出来,吴亦凡可能面临长达十年的监禁。
除此之外,还有加拿大的法律:在海外性犯罪的公民,遣送回国后,要在7天之内向司法部报备性犯罪和服刑信息,加拿大检方可能进行二次公诉。
因此,在网络上有人调侃说:吴亦凡以前全国巡回演唱,这下是要全球巡回坐牢了。
即使是他在三国都刑满释放,也依然会被打上“罪犯”的标签,余生都将在人们的鄙视目光下生活。
对于这样的结果,不知道那些依旧将吴亦凡视为“giegie”的所谓粉丝,会有怎样的看法,是不是会表示要飞往火星生活,好让地球白白损失人才作为报复。
03
这里没有意义
很多人对于吴亦凡将面临的后果喜闻乐见,因为他作为一个顶流明星,对于社会没有做过任何贡献,白白占据了那么多的资源,却还做出各种越过道德底线的事,并将人们的价值观往一个很可怕的方向引导。
比起吴亦凡的结局,我更在意的是他的部分粉丝,他们的发言真的给了我很多感想。
在我们那个时代,偶像是能够起到励志作用的。
他们的光芒万丈,几乎都是建立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上。因为执着,所以美丽;因为拼搏,所以成功。他们也真正用作品打动了我们。
作为他们的粉丝,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受到这种正面能量的鼓舞,尤其是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候,他们就是闪耀在头顶上的一道光,让我们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仍然充满着希望。
我想即使再过数十年,我们也依然会因为他们的某句歌词、甚至某个片段而感动。
但这种情况放在如今的某些流量明星身上,似乎已经不复存在,因为他们只是一个“IP”,只是作为被包装好的“商品”而存在,并不是活生生的个体,因而难以感受到生命的气息。
没有生命感,自然也就不会有励志、不会有感动、也不会有记忆,因为能够被包装好看的替代品,实在太多了。
而这些“流量明星”的粉丝,大多是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可想而知,这会对他们未来的成长起到怎样负面的影响。
如今,随着“饭圈文化”的日益加重,追星这个词性也由一开始的中性词,以一种类似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往贬义词的方向迅猛演变,直到对人生来说,不再具有那么多的意义。
也许不久后,它就会变得如同香烟一样,有弊无利,形如累赘。
我们过往一直劝阻家长要理性对待孩子的追星行为,不要盲目阻止,而是要正确引导,让追星成为孩子追求梦想的动力。
但当看到郑爽、吴亦凡、还有张哲瀚这些所谓的顶流明星屡屡打出的神操作后,我也不禁开始有些怀疑:追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也许,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应该要与时俱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