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海洛因是第一代毒品的“代表”,那么冰毒当仁不让地是第二代毒品的“代表”。与鸦片、大麻等天然毒品不同,冰毒是一种以化学物质为原料,通过人工直接合成的毒品。它是全球最强力的兴奋剂之一,是曾使美洲和亚洲陷人毁灭性毒品瘟疫之中的超级毒品。
NO.1
我国的“头号毒品”——冰毒
冰毒是甲基苯丙胺(Mechamphetamine文的俗称,又称甲基安非他命、脱氧麻黄素、去氧麻黄碱,是一种常见的苯丙胺类毒品。苯丙胺类毒品是以苯丙胺为母体衍生的系列化合物,这类毒品种类繁多,其中滥用最多的当属甲基苯丙胺和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即摇头丸。
有迹象表明,全球苯丙胺类兴奋剂缉获量和消费量均在增加,生产规模在扩大,新市场不断出现。随着合成毒品的泛滥和制造工艺的变化,国内制毒案件特别是制造冰毒的案件逐渐增多,国内毒品问题也由此经历了由“毒品受害国”向“毒品受害国兼毒品输出国”的转变。
制毒分子利用互联网等平台联络交易和传播制毒经验,制毒手段不断翻新,犯罪手段更加隐蔽。与此同时,冰毒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已成为目前我国苯丙胺类毒品家族中被滥用最多的成员。
甲基苯丙胺原体为无色油状液体,有氨臭味,显碱性,与酸作用可生成盐,其常见形态为冰毒晶体和冰毒片剂。冰毒晶体为盐酸甲基苯丙胺,无色透明晶体,外观似冰,故称之为“冰”,也称“冰毒”。
最常见的冰毒片剂,俗称“麻古”“麻果”,属于新型毒品,来自泰语的音译,其中甲基苯丙胺含量比冰毒晶体低,外观为彩色小药片,以红色居多。我国内地缴获的“麻古”多来自“金三角”地区。
吸食冰毒的行为被称为“溜冰”。对毒品知识不了解的人会以为是在滑冰场溜冰。其实不然。“ 溜冰”的常见方法有口服、注射、烫吸等。“冰壶”是吸毒人员吸食冰毒最常使用的工具,在警方缉毒现场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吸毒工具。
NO.2
冰毒对人体的危害
冰毒的滥用危害很大,直接损伤中枢神经,造成不可逆的精神障碍。冰毒对中枢和交感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兴奋作用,产生欣快感、抑制食欲、产生心理依赖等。超量滥用冰毒会导致急性中毒,引起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或减慢、头痛、恶心、发热、睡眠障碍等。严重者出现心律失常、惊厥、循环衰竭、出凝血功能障碍、昏迷甚至死亡。长期滥用会导致慢性中毒,逻辑思维混乱,出现体重下降、口腔黏膜损害和溃疡、多种躯体不适、运动困难和步态不稳等症状。
通过研究发现,甲基苯丙胺能强迫大脑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从而产生数倍于身体自行产生的快感,且它产生的快感比其他毒品持久得多,最高可达12个小时。
但爬得越高,摔得越狠。研究显示,甲基苯丙胺可能对脑部产生永久生的损伤。长期滥用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会逐渐出现精神障碍问题,有时也会有一次滥用后产生急性精神症状的情况,其症状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相似,表现为错觉及幻觉、敏感、多疑、偏执、被害妄想、自伤和伤人等,个别患者出现躁狂样表现。
比如,有的人怀疑自己的脑子里被安装了窃听芯片,到医院要求医生检查大脑看看芯片放在哪里了!有的人长时间挖耳朵、剪指甲达数小时….暴力伤害事件、杀妻弑母、残害亲子、绑架人质等行为在甲基苯丙胺上瘾者中经常上演。可以说,甲基苯丙胺引发或者与其相关的犯罪每天都在发生。
NO.3
冰毒与艾滋病的关系
甲基苯丙胺直接影响脑部的愉悦感中心,其中对性的愉悦感提升程度最高,尤其对同性恋群体的健康影响非常巨大。不安全性行为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HIV)。但在甲基苯丙胺的作用下,这种行为开始变得不受拘束且无罪恶感,这就使得更多的未携带病毒者忘记应有的保护措施而感染病毒。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有同性性行为的男性。在这个群体中,冰毒成为发生感染案例的主因,使用甲基苯丙胺的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概率比一般同性恋高三到四倍。这也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仍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在因吸毒导致的经济窘迫和急于止瘾的情况下,加之冰毒有提高兴奋度和娱乐场所社交等原因,相当比例的女性吸食者有“以淫养吸”的行为,成为“冰妹”,这种行为加剧了包括梅毒、艾滋病等疾病由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NO.4
冰毒对环境的恶劣影响
同时,冰毒的制作过程对环境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用麻黄碱还是苯基丙酮来加工生产冰毒,在第一道生产工序中都需要多种化学试剂和溶剂,这些大多是易挥发的液体,刺激性气味强,毒性大。冰毒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对空气、土壤、水源均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冰毒的危害远远超其他毒品!一旦沾染上冰毒,人生便在毁灭途中。面对冰毒之惑,需要拯救的不仅仅是无法自拔的毒品滥用者,还有我们共同的家园,这需要发动整个社会的力量共同承担、共同抵制,警觉冰毒的诱惑,共建无毒社会。
请记住:冰毒成瘾性极强,它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终身的、不可修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