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调整预备役部队领导体制的决定》,自2020年7月1日起,预备役部队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预备役部队领导体制的调整,有利于强化党中央、中央军委对预备役部队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坚持党管武装、姓军为战的根本属性,有利于推进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一体建设和运用。
甘肃某预备役高炮师整师建制快速动员演练
关于预备役部队建设,你了解多少?比如:预备役部队什么时候组建?预备役官兵有军衔吗?预备役部队穿什么军服?等等。
什么是预备役?
先来搞清什么是预备役?
预备役是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包括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公民在服预备役期间,按规定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任务,并随时准备应征现役。预备役是区别于现役的一种兵役义务,是兵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战时实施兵员动员的重要措施。
我国于195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建立预备役制度。以后又于1984年、1998年、2009年、2011年多次修改颁布兵役法,规定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预备役士兵,通常由具备应召条件的,退出现役的士兵、经过一定时间军事训练的公民和具有一定军事专业技术的人员组成。
士兵预备役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第一类士兵预备役包括: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编入预备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经过预备役登记编入基干民兵组织的人员。第二类士兵预备役包括:经过预备役登记编入普通民兵组织的人员;其他经过预备役登记确定服士兵预备役的人员。
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为18周岁至35周岁,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
上世纪50年代预备役军官兵役证
预备役军官,通常包括下列人员: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的的军官;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退伍士兵;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专职人武干部;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非军事部门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
军官预备役按照平时管理和战时动员的需要,分为两类:在预备役部队任职的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军官为第一类军官预备役;其他预备役军官为第二类军官预备役。
预备役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军官平时服预备役的最高年龄:师级职务,55岁;团级职务,50岁;营级职务,45岁;连级职务,40岁;排级职务,35岁。
预备役专业技术军官平时服预备役的最高年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0岁;中级专业技术职务,55岁;初级专业技术职务,50岁。
预备役军官证
预备役部队是解放军吗?
预备役部队是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是列入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的新型部队。它以少数现役军人为骨干,以复(员)退(伍)军人为主要成分,由预备役军官和士兵组成,实行统一的编制,授有军旗、番号、代号,配备武器装备。预备役部队受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既区别于现役部队,又不同于民兵组织,是平战结合的一种形式,是战争初期的首批动员对象,也是应付突发事件,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击力量。
广西某预备役师高炮团应急分队开展防洪防汛应急救援。
那么,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有什么区别?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有军旗,有番号;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武装组织。
预备役部队平时隶属所在战区军种,战时归指定的现役部队指挥。预备役部队按照居住地域编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预备役部队“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平时,一些预备役部队和预备役官兵也可以根据需要转服现役。
湖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第三团转服现役誓师大会。
我军预备役部队何时组建?
我国最早于1955年开始建立预备役部队。按照国防部发布的《关于组织预备役师的命令》,先后在北京、沈阳、南京、广州、成都、武汉、昆明、兰州等军区组建了10余个预备役师机构,接受预编了十几万名预备役士兵。1956年4月开始训练,历时一年半。1958年3月,奉国防部命令,预备役师机构集体转业,预备役师取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中央军委明确提出武装力量建设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建设方向,并作出组建预备役部队的决定。
某预备役师成立大会
1983年3月25日,我国第一支预备役部队锦州预备役步兵师正式组建。此后,各军区及军兵种普遍组建预备役部队。同年5月,总参谋部发出通知,明确预备役部队实行统一编制,有关师、团均授相应的军旗一面,并授予番号。从此,中国预备役部队开始了全面建设时期。
1986年8月10日,三总部发出通知,规定预备役部队正式列入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1997年1月1日起,预备役军官在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勤务期间和参加国庆节、建军节或者重大庆典活动时,着预备役军官制式服装,佩戴军衔肩章、符号标志,平时不得佩戴。
预备役后勤保障旅官兵正在开展卫勤保障训练。
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我军预备役部队已成为一支包括步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和舟桥部队以及海、空军等专业技术兵种在内的诸军兵种合成的国防力量。
预备役军人有军衔吗?
明确地说: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规定:国家实行预备役军官军衔制度。预备役军官军衔是区分预备役军官等级、表明预备役军官身份的称号、标志和国家给予预备役军官的荣誉。
预备役少校,其军衔肩章上有大写的字母“Y”。
预备役军官军衔设下列3等8级:
(一)预备役将官:预备役少将;
(二)预备役校官:预备役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三)预备役尉官:预备役上尉、中尉、少尉。
预备役军官实行职务等级编制军衔。预备役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
正师职:预备役大校、少将;
副师职:预备役上校、大校;
正团职:预备役上校、中校;
副团职:预备役中校、少校;
正营职:预备役少校、中校;
副营职:预备役上尉、少校;
正连职:预备役上尉、中尉;
副连职:预备役中尉、上尉;
排 职:预备役少尉、中尉。
预备役专业技术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预备役专业技术少校至少将;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预备役专业技术上尉至大校;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预备役专业技术少尉至中校。
预备役军官转服现役的,改授现役军官军衔。
广西某预备役师女中尉
预备役部队穿什么军服
我军预备役部队自上世纪80年代组建以来,国家和军队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军服管理条例》等法规和文件,对预备役官兵着装进行了明确规定,预备役部队先后经历了5次军服变革。
上世纪80年代雁北陆军预备役师组建。
65式军服:预备役部队组建之初,预备役官兵统一穿着与当时现役部队一致的服装,即65式军服:佩戴全红五星帽徽和领章,戴解放帽。由于当时我军没有实行军衔制,服装和服饰品种单一,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的服装没有区别。1985年5月1日,全军现役部队换发85式军服,预备役部队服装不变。
某预备役师卫生队女战士,与现役女军人着装一样。
87式作训服:1988年,我军恢复实行军衔制度,现役部队官兵换着87式军服。1989年10月1日起,经总参谋部批准:预备役师、团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人员,在参加军事训练和集中活动期间,统一着现役部队87式作训服,佩戴现役军人现行帽徽、军种符号和预编预备役人员专用臂章。87式作训服也称普通作训服,陆军草绿色,海军藏蓝色,空军上绿下蓝。预备役臂章有八一军徽和大写的字母“Y”(“预”字的汉语拼音字头)。
预备役士兵着87式作训服
89式预备役臂章
87式夏常服:从1997年1月1日起,根据总参谋部、总后勤部规定:编入预备役部队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军官授予预备役军衔,在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勤务期间和参加重大庆典活动时,穿着与现役军人一致的87式夏常服、87式夏作训服,佩戴预备役军衔肩章、符号标志,平时不得佩戴。预备役军衔肩章上有大写的字母“Y”,是与现役部队主要的区别标志。预备役士兵没有军衔,套式肩章上有统一的大写字母“Y”
穿87式夏常服的预备役官兵
预备役士兵套式肩章
87式迷彩作训服:从1999年开始,经总参谋部批准,全军预备役部队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人员更换作训服和专用臂章。将87式陆夏作训服更换为87式林地迷彩作训服(2005年成立的海军海上预备役部队配发海洋型迷彩作训服)。
99式预备役臂章
穿着林地迷彩作训服的空军预备役部队
穿着海洋迷彩作训服的海军预备役部队
07式预备役军服:经中央军委批准,全军预备役部队官兵、预编到现役部队专业技术岗位的预备役官兵从2011年5月1日起,统一换发07式预备役军服。07式预备役军服的款式、布料与现役军服相一致,主要通过标志服饰进行区别。预备役军官的军服平时由个人保管,参加训练和重大活动时按规定统一着装。
换发07式预备役军服的预备役部队官兵
穿07式预备役陆海空军夏常服的女预备役军官
预备役官兵什么场合可以穿军服?
预备役军人(预备役部队的预备役官兵、预编到现役部队专业技术岗位的预备役官兵)有军服,但穿着时机和场合与现役军人是不一样的,必须严格遵守规定。
1989年总参谋部《关于预编预备役人员改换服装、符号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预备役军官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勤务期间,必须着制式服装;参加国庆节、建军节等重大庆典活动时,按照上级要求或主办单位规定,可以着制式服装。其它时机和场合不得穿着制式服装。
某预备役部队进行高炮射击训练
2011年预备役官兵换装07式预备役军服,为规范07式预备役军服的穿着,维护军队良好形象,依据共同条令和有关军事法规,总参谋部对预备役部队中的预任军官和预编士兵着07式预备役军服,从穿着的时机和场合、着装的基本要求、标志服饰佩戴及缀钉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定。规定明确了4种穿着07式预备役军服的时机和场合:
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勤务时;
在军事院校参加学习培训时;
国庆节、建军节参加单位组织的重大纪念、庆典活动时;
师以上单位确定的其他集中穿着的重要时机和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