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呢,咱们说一说这个三姑六婆。现在一提这三姑六婆呀,呃,都是说那些市井当中,不务正业的,或者是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唉,含有贬义的成分。那姑跟婆本来是属于亲属之间的称谓呀,啊,姑姑,婆婆,外婆,那为什么怎么到这儿就成贬义了呢?再有,这三姑到底是哪三姑呢?六婆又是哪六婆呢?哈哈,这说的可真不是家里的亲戚!
三姑六婆呀,是出自明代文学家-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这三姑呀,说的是尼姑、道姑和卦姑;六婆呢,指的是牙婆、媒婆、师婆、虔qián婆、药婆还有稳婆。唉,这九种人,合称三姑六婆。咱们呢,呃,具体说说这些人的来历,还有他们都是干什么的。
尼姑呀,这个咱都知道,女姓佛教徒,唉,把头发一剃,出家了,民间称谓尼姑。唉,和尚、尼姑吗。其实佛教教义当中呢,没有这个称谓,正式的称谓呢,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这都是译音,尼呢,就代表女性,表示尊贵的意思。这还有区别,受具足戒这种佛教戒律的称比丘尼,没受具足戒的,称沙弥尼。东汉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女性佛教徒了,但那时候还没有尼姑这个词儿;到了东晋的时候,有个叫阿藩的女子出家了,被人叫做尼姑,唉,这个时候,才有了尼姑这个词儿。
那道姑呢,就是女道士,刚才那是佛教的,这个是道教的。卦姑呢,就是职业占卜、算卦的女性,这个叫卦姑。您看那外国也有,啊,特别是那吉普赛人,弄一帐篷,里边摆一水晶球,要不就弄点扑克牌呀,塔罗牌呀,给人算卦。
那中国古代呢,是男权主义社会,按照传统的封建礼教,这女人应该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守妇道,而这尼姑和道姑呢,是出家修行,而且还得走家串户,化个缘呀什么的;那卦姑呢,更了不得了,江湖人,行走江湖,蒙人骗人,跟这足不出户的礼教是完全反着,所以呢,就被人视为异类。到了宋元时期,市民阶层兴起,粗俗的市井文化大行其道,唉,这尼姑、道姑、卦姑,就成了男人共计、污蔑的对象了。您看那明代的小说-《三言二拍》,唉,里边有大量的描写,这个尼姑、道姑的淫乱行为的故事。啊,“秃驴,竟敢跟贫道抢师太!”哈哈。所以呢,这尼姑、道姑、卦姑,这才稳居这三姑六婆的前三甲。
六婆中的这个牙婆呢,是专门做人口买卖的经纪人,中间人,贩卖人口的中介。大户人家要买个小丫鬟呀,买个小书童呀,她们给联系,从中渔利。过去的这个买卖的经纪人、中介,称为牙,牙行。媒婆咱就不用说了,这个都知道。师婆呢,就是巫婆,哈,跳个大神儿呀,帮人扎个小人,下个厌胜什么的。虔婆呢,就是妓院里的老鸨。药婆呢,指的是女巫医,唉,过去那医生呀,有以医为主的,有以巫为主的。稳婆呢,就是接生婆。
这六婆呢,本来也不是什么不良分子,但是呢,他们从事的这个行业呀,呃,在古代都属于比较低贱的,而且这些人都见多识广,社会经验丰富,通晓人情世故,啊,那眼睫毛都是空的,拔一根儿都能当哨吹。更主要的呢,是他们能够深入良家妇女的闺房,为了牟利呢,经常是坑蒙拐骗,不干好事,《水浒传》里那王婆儿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为了西门庆的钱,给他出了十挨光的计策,勾引潘金莲。
哈,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久而久之呢,这些人就都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了。所以呢,这三姑六婆就成了一个蔑称了。陶宗仪就评价说了,“人家有益于此,而不致奸盗者,几希矣。若能谨而远之,如避蛇蝎,庶乎净宅之法。”啊,要想家宅平安,趁早儿离这帮人远点。
小说《镜花缘》里边也有,“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唉,这虽然是一种偏见,不过呢,这也是当时存在的一种真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