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央华推出了三部以女性主题的话剧,号称“女性三部曲”。《戴茜今晚嫁给谁》便是其中一部。
虽然这部剧推出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我直到2018年7月8日,方才有幸在无锡大剧院一睹其真容。
既然称为“女人三部曲”,讲的自然是女人的故事。
此剧的主线倒也简单:一个四十三岁的大龄剩女在祖母去世后,和急于给她介绍对象的母亲展开了一场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在游戏中,母女两人打破多年的隔阂,互诉彼此不了解的过去与痛苦,终于尽弃前嫌、携手而去。
若只看这一故事主线,这貌似就是一部典型的家庭伦理剧,剧情很台湾风,甚至可以说是狗血。
可我要说,这是一部好剧。因为狗血的主线下,包含了太多能引起我们深思的问题。
著名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说过:“思考是人类的最佳娱乐。”一个好的戏剧创作者,应该将他“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对大众生活的体验和关注,在剧场中通过戏剧表现手法传达给观众,引导观众对于自己的生活和生活环境进行反思和认知”。
如果说,讲好一个故事是话剧编导最起码的专业素养,那么让观众收获思考,则是话剧编导理应追求的目标。
而《戴茜今晚嫁给谁》则很好地完成了这两项要求。它的故事讲得很好,结构完整、剧情流畅、节奏适度,观众理解起来毫无难度。与此同时,它又能引起我们很多的思考。比如:亲子关系、大龄剩女、抑郁症、少儿兴趣培养、性格对命运、人际沟通、面对人生挫折的心态、爱与被爱……林林总总,剧中反映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都能写成一篇大文章。而本剧的编剧将它们很好地融入了剧情和演员的台词之中,不突兀、不杂乱,这就很好。
《戴茜今晚嫁给谁》是一部两个女人的戏,编剧通过母女两人的对话将剧情推向深入。但若只有两人的对话,却未免单调。因此,编剧在戴茜和母亲之外,另外安排了几个人物登场,他们分别是警察、peter、女邻居、老人。如果把这部剧比喻成一首乐曲,那么戴茜母女的戏就是主旋律,而这些人物的登场,就好像是乐曲中的变奏。从最初以警察出场的情节,凸显人际沟通的困难,到最后老人的出场,暗示人人都有追求爱与被爱的权利,编剧通过精心安排的配角,不仅让剧情变得鲜活,更一步步引导剧中角色以及观众思考各自的生活,强化了主题。而更妙的是,这些配角的登场,将90分钟的剧划成了五个片段,使得表面上的独幕剧实质上变成了五幕,使得观众在母女紧张的冲突之中得以喘息,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
为了进一步引发观众的思考,本剧的编导除了精心安排剧情之外,还采用了“间离”的手法。《戴茜今晚嫁给谁》的演剧风格从总体上看是现实主义的,或者说是“斯坦尼”式的。但编导对“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手法的运用也十分成熟。比如舞台上杂乱堆积成拱门状的椅子,以及时不时出现的不说话、只跳舞的女性角色。
当晚的演出结束后,走出剧场时,我无意中听到两位年轻女观众在谈论上面提到的这个女性角色。一个说,这一角色像个幽灵,让她感到害怕;另一个则说这个角色让她觉得很跳戏。
这两位说的都没错。
那个像幽灵一般的角色,其实就是戴茜的内心和过去。用过时的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来讲,这个角色就是戴茜的潜意识的化身。这几十年来,她时时刻刻地缠着戴茜,让她不快乐,让她不敢放手去爱和被爱,岂不就是一个幽灵吗?直到剧末,戴茜和母亲解开心结,携手走向幕后,这个“幽灵”依旧留在舞台上,象征了戴茜终于摆脱了这个“幽灵”,重拾快乐与爱的权利。
至于“跳戏”,则更是“间离”手法的一大特征。导演正是通过这种手法,避免观众过度“带入”剧情,“让观众时刻意识到自己在看戏,继而进行思考,重新认识和判断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和根深蒂固的观念”。
再来说说演员吧!
本剧的演员共有五位。除了祝萌和古尼卡·阿尼瓦分别饰演“幽灵”和女邻居之外,严晓频老师饰演戴茜,台湾著名女演员、金钟影后马之秦老师饰演母亲,同为台湾老戏骨、金马影帝的张复建老师一人分饰警察、peter、老人三角。
现如今,“老师”这个词已经被人用滥了,甚至连狗都能被人尊一声“老师”了。但我在这里尊称三位为老师,并无戏谑的意思。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称呼更能表达我对这三位老戏骨的尊敬。
三位老师的演剧功底都很深厚,演技上没有什么挑剔的。
剧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严晓频老师的一个小动作。当时她所饰演的戴茜正坐在餐桌后和“母亲”说话。我正坐在观众席第一排正中,能将她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就见她说到兴起处,藏在桌子底下的脚忽然动了一动。这一动真是恰到好处,将戴茜内心小小的得意与性格中少女般的灵动都表现了出来。
再来说张复建老师。张老师刚出场的时候,我没有认出他来。直到第二次扮演peter出场,我才将他认出。他在剧中虽然总的出场时间不长,但一人分饰三角,任务其实很重。每一个角色都各有特色,要将三个角色区隔开来,不至于让观众将他们混为一谈,除了依赖化妆之外,也非常考验演员的演技。
此外,从这些出色的演员以及他们在台上的表现来看,导演选角的眼光真是厉害。选得精准独到,十分契合角色特点。
严晓频老师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了,但气质优雅娴静。她的形象知性,声线既清且甜,轻易便能将角色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完美融合在一起,饰演一个43岁的“文艺中年少女”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马之秦老师七十多了,但在台上连续演出90分钟却丝毫不见疲态,其敬业精神值得尊敬。而她的人生经历也十分契合剧中母亲这一角色,驾驭起来游刃有余。
最后来说说舞美。
舞美是个很大的概念,布景、灯光、服装、道具、化妆等,都能归纳到舞美这一概念中来。
关于舞美,前文已经略略提到过舞台上杂乱摆放呈拱门状的椅子。这里再稍加补充两点:
第一点,是关于这些椅子的象征意义。当晚演出结束后,马之秦老师在观演交流时告诉我们这些纠缠在一起的椅子象征了纠结的内心。这是很有道理的。
但我觉得这些椅子还有其他寓意,这也就是要补充的第二点。
从母女俩的对话中,我们能知道戴茜生长于一个大家族。大家族人丁兴旺,作为老祖母生活的老宅,自然需要大量的椅子以备家庭聚会之用。
但椅子的杂乱堆砌似乎在告诉我们,祖母所期盼的家庭聚会或许并不经常举行。而我们又能从戴茜的话语中得知,祖母病重时,只有她一人独自陪伴在祖母身边照顾她。这或许隐隐暗示了这个家族在家庭关系上的缺陷——看似热闹,其实冷漠。戴茜的母亲将戴茜从小交付祖母照看,在她想来戴茜理应能得到最好的照顾,可实际上却将她推入了火坑。戴茜对母亲坦言,祖母原本并不爱她,直到她生病后只有戴茜一个人在照顾她,方才有所改变。这多少让我想起了自幼寄居贾府的林黛玉。林如海当年的想法大概和戴茜的母亲很类似吧?只可惜,他万万没有想到,黛玉尽管托庇于外祖母的羽翼之下,过的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活。林黛玉最后在绝望中病死,戴茜呢?得了抑郁症。
因此,这些椅子或许还象征了戴家这种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
此外,舞台上摆放的四个箱子也很有意思。
为什么是四个?不是三个?也不是两个?
想到这一问题的时候,我瞬间想起“生老病死”这四个字。
箱子里是祖母一生的遗物,承载了她一生的记忆,岂不就是“生老病死”吗?
可随着剧情的深入,我又觉得这四个箱子代表的寓意或许不仅于此。尤其是戴茜从箱子里拿出了祖母的照片交给了老人那一幕,让我又不禁觉得这四个箱子还有着一些佛教上的寓意。
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盛,又是四苦。加上前面所说的生、老、病、死,正合人生八苦。
这么说或许有过度解读之嫌。但有一点我比较能确定其含义,那就是戴茜的服饰。
从以往的剧照看,去年登台时,严老师穿的是深蓝色或赭红色的连衣裙。但这次登场,她换上了白色的衬衫和黑色的长裙。
服饰的变化,或许反应了主创人员对戴茜这一角色的诠释又有了新的变化。
和原先的连衣裙相比,新的服饰让戴茜更显年轻。配合其发饰,让人不禁联想起八十年代的女大学生——清纯、敏感、理想主义。这不正是戴茜的心理特质吗?
好了!就到此为止吧!套用李宗盛的歌词,“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但我已不想再喋喋不休。若这篇文章能吸引你走进剧场,带着思考观赏《戴茜今晚嫁给谁》,那将是我最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