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机上位什么意思_借机上位的典故

唐朝诗人刘禹锡曾作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豪门士族王氏、谢氏。当然刘禹锡用王谢泛指曾经的豪门大族。

借机上位什么意思_借机上位的典故

东晋先后由四大士族掌权,王、庾、桓、谢。这四大豪门上位方式不同,执政风格也不相同。

王氏靠拥立晋元帝司马睿登基得以执掌权柄,王氏掌门人如王导、王彪之等皆是以团结士族为己任。

庾氏以外戚身份上台,他们的权力是东晋皇权的延伸,因此庾氏受到其他士族的联合抵制。庾氏根基薄弱、威望又不足,他们掌权十分缓慢而艰难。

桓氏因桓温掌控荆州权柄,最后借灭成汉大功而威压东晋朝堂,他先废殷浩,然后以北伐之名扩充桓氏势力,先后掌控徐州、豫州等地区。随后又打击庾氏、殷氏等敌对家族。待桓温能掌控建康后,他便废立晋帝,桓温的行事风格是四大士族中最霸道的。

借机上位什么意思_借机上位的典故

东晋最后掌权的家族是谢氏,谢氏不同于其他三族,他的崛起与兴盛完全是靠自家子弟的努力。谢氏的崛起与衰败,与东晋的命运息息相关。谢氏权势最盛的时候,也是东晋实力最强的时候。谢氏衰落后,东晋不久也灭亡了。

我用这篇文为大家介绍下谢氏中关键的四个人物:谢鲲、谢尚、谢安、谢玄。

谢氏在东晋权力提升的起源:谢鲲

随着司马炽、司马邺二帝先后死去,西晋灭亡。中原诸多士族随司马睿避难江东,谢氏也是其中之一。谢氏在东晋权力的奠基人为谢鲲。

东汉到三国这一段时期,世家以儒学为尊。像卢植、郑玄等都是举世大儒,司马昭的岳父王肃也是经学大儒。到了两晋后,世家逐渐以玄学清谈为尊。

在东汉,若不通儒学难以为官,在东晋若不通玄学,不懂清谈,绝对成不了上层世家。谢鲲为了让谢氏“融入”顶层势力,让家族开始学习玄学。

在《晋书·谢鲲传》中,称谢鲲父亲谢衡“以儒素显”,到了谢鲲便是“好《老》《易》”,被王衍“奇之”。王衍是晋朝的玄学领袖,历史上有名的“清谈误国”说的就是王衍。谢鲲为了家族前程,将家学从儒转向玄学。

这是谢氏崛起的第一步。

借机上位什么意思_借机上位的典故

谢鲲因跟随王敦讨伐杜弢而受封咸亭侯,有爵位和没爵位在任何朝代都是两种概念。谢鲲没有将谢氏带到更高的位置,他去世的时候不过是一郡太守(豫章太守,也不是什么重要地方)。不过谢鲲的努力,为他的儿子谢尚出仕创造了有利条件。

谢氏崛起的关键人物:谢尚

父亲谢鲲去世的时候,谢尚才十几岁。正是由于谢鲲生前与王氏打下的关系,使得谢尚有了出头的可能。王导非常看重谢尚,等到谢尚的年纪足以出仕后,王导便聘他为“掾”。

《晋书·谢鲲传》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杜弢功封咸亭侯。

《晋书·谢尚传》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

注: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这七人都是玄学代表,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谢氏因玄学而声望显赫。

谢尚究竟被聘为哪种“掾”,史书中没有记载,大概因为谢尚以这个职位为跳板,在任上时间不长。谢尚本身也很有本事,再加上与王氏的关系,地位上升快自然不足为奇。

乱世什么最重要?自然是手握兵权。谢氏能插手兵权便是自谢尚开始。

谢尚在建康很快就升到给事黄门侍郎(黄门侍郎能出入皇宫,参与机要),不久被外放出镇地方,他以建武将军都督江夏、义阳、随三郡军事。谢尚都督三郡军事,是谢氏插手地方军事力量的开端。

借机上位什么意思_借机上位的典故

庾冰去世后,为排挤庾氏力量,以何充为首的众多世家用谢尚接替庾冰的职位。庾冰死后,庾氏掌权人庾翼还活着,谢尚如此做法便是向庾翼表示:谢氏支持何充(何充代表建康世家的利益,比如琅邪王氏、郗氏、太原王氏、袁氏等)。

这也算谢氏对建康世家的“投名状”。何充等人投桃报李,不久之后便让谢尚出任豫州刺史。“刺豫州”正是谢氏崛起的标志。

《晋书·谢尚传》

会庾冰薨,复以本号督豫州四郡,领江州刺史。 俄而复转西中郎将、督扬州之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假节,镇历阳。

注:历阳为东晋南豫州州治所。

谢尚被任命为豫州刺史,表示谢氏成为一方封疆大吏。若在其他朝代,一个家族掌握地方权力的时间绝不会过久。这在东晋不算问题。

谢尚死后,堂弟谢奕继任为豫州刺史,谢奕死后,谢万接着当豫州刺史。豫州刺史在谢氏内部传递,标志着谢氏步入东晋顶层士族行列。

《晋书·谢奕传》

从兄尚有德政,既卒,为西蕃所思,朝议以奕立行有素,必能嗣尚事,乃迁都督豫司冀并四州军事、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假节。未几。卒官,赠镇西将军。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二》

秋,八月,豫州刺史谢弈卒。壬申,以吴兴太守谢万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谢氏崛起过程被打断断,东山再起的谢安

东山再起形容谢安退隐后再次步入仕途,这个词也可以用来形容此时的谢氏。

谢尚、谢奕、谢万三兄弟连续执掌豫州权柄,足以说明谢氏的权势愈发强盛。很可惜,在谢氏崛起的进程中,遇到了霸道的桓温。

桓温初掌权的时候,桓氏仅仅掌控长江上游的权力(包括灭成汉之后的益州、江州等地)。他的最终目标是进入建康,全面夺取东晋大权。

借机上位什么意思_借机上位的典故

桓氏若想将权力长江上游伸入建康所在的扬州,必须得经过豫州,也就是谢氏所在的势力范围。一句话,谢氏占据豫州,阻碍了桓温霸权前进的脚步。

桓温权力虽大,但还没到随意革除一州刺史的地步。可惜这谢万空有名望,本事却不及谢尚。他在随桓温北伐的时候办了个错事,让桓温找到借口,趁机将谢万废为庶人。

注:

桓温虽然废掉了谢万,却没拿下豫州刺史。被诸多世家联合发力,将豫州“送”给了袁真,袁真出自陈郡袁氏。桓温第三次北伐被慕容垂打败,桓温将罪过推给了袁真。在那时桓温才拿下了豫州的控制权。

谢万被废,谢氏在东晋朝中失去了话语人,身为兄长的谢安不得不放弃自己“游山玩水”的梦想,再次步入仕途。谢安东山再起,谢氏也随之东山再起。

谢氏权力的巅峰:谢安执政,谢玄掌兵。

以谢安的名望,当个郡守一类的地方首长是没问题的,但他偏偏选择去桓温的军府当长史,其目的便是为了修复谢氏与桓氏冲突造成的裂痕。谢安以实际行动向桓温表示:谢氏支持您。

谢安最大的特点便是能忍。桓温废掉司马奕后,谢安见到桓温,远远就提前下拜,就是为了表明自己尊重桓温的态度。要知道,这时候的谢安已经是一朝宰相了啊。

《晋书·桓温传》

侍中谢安见而遥拜,温惊曰:“安石,卿何事乃尔!”安曰:“未有君拜于前,臣揖于后。”

谢安不仅对桓温小心翼翼,面对桓温心腹郗超同样是小心“侍奉”。郗超是桓温铁杆支持者。桓温废晋帝司马奕改立司马昱的注意便是来自郗超出。

借机上位什么意思_借机上位的典故

谢安、王坦之两位东晋宰相一同去拜见郗超,郗超故意怠慢二人,久久不予接见。身为王氏掌门人的王坦之,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他便想要离开。

这时候谢安说:“就不能为了小命多等等?”谢安的话虽有点夸大,也间接说明桓温的权势之盛,两大士族居然连桓温的心腹手下都得罪不起。想当年王氏王导可是与皇帝同榻而坐的啊。

《世说新语·雅量》 

谢太傅与王文度共诣郗超,日旰未得前,王便欲去。谢曰:“不能为性命忍俄顷?”

王坦之放不下自己士族的架子,谢安却没有这负担。正是谢安的隐忍,使得桓温没有将谢安当做自己的敌人,谢安对桓温表明逢迎,暗中拖延的计策得以实施。硬生生将桓温给拖死了。

桓温死后,谢安的头上算是少了一座大山,不过桓氏在东晋的势力仍不可小觑。对于桓氏势力,谢安没有穷追猛打,而是采取“缓慢图之”的策略。

桓温虽死,桓氏仍掌控着长江上游(荆州、江州等)、下游(扬州、豫州)的权力。谢安实力不足,只能拉拢第三方来对抗桓氏。他也怕以“暴力”手段驱逐桓氏会引起对方的强力反弹。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五》

加右将军、荆州刺史桓豁征西将军,督荆、杨、雍、交、广五州诸军事。

以江州刺史桓冲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江三州诸军事、扬、豫二州刺史,镇姑孰;竟陵太守桓石秀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镇寻阳。

借机上位什么意思_借机上位的典故

首先为了将桓冲逼出扬州(东晋权力中枢),谢安让太后临朝听政,以太后来压制桓冲。最后导致“冲惧逼,宁康三年,乃解扬州,自求外出”。谢安拿下扬州刺史一职(建康就在扬州,拿下扬州刺史是东晋执政官家族的标配,后面的司马道子掌权的时候,便是扬州刺史)。

桓冲虽然让出扬州,却仍盘桓徐、兖二州,不肯轻易放弃长江下游的势力。为了彻底将桓氏赶出去,谢安拉拢太原王氏的王蕴(孝武帝皇后父亲,外戚势力),利用王氏来对抗桓冲。桓冲这次让出徐州刺史,彻底退回桓氏原有势力范围(荆州、江州)。

《晋书·桓冲传》

安意欲出蕴为方伯,乃复解冲徐州,直以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军事,自京口迁镇姑熟。

桓氏退出长江下游之后,谢安便停止了对其“打击”,双方开始了平衡与合作:下游归谢氏、上游归桓氏。谢安知道,自己谢氏看似权势鼎盛,其实缺少关键的一环:军事力量。他借前秦苻坚的威胁,将自己的侄子谢玄外放到兖州刺史的位置,让他在兖州发展军事力量。

《晋书·谢玄传》

于时苻坚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安乃以玄应举。

借机上位什么意思_借机上位的典故

谢玄在兖州组建了有名的北府兵。北府兵虽然以东晋的名义组建,但这时的北府兵算是谢氏私兵,为何这样说?北府兵首领刘牢之的父亲刘建曾是谢万的下属,这时候用刘牢之就有利用谢氏旧将抓权的意味。

《晋书·谢万传》既而先遣征虏将军刘建修治马头城池。

《晋书·刘牢之传》刘牢之,字道坚……父建,有武干,为征虏将军.

谢玄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苻坚,将谢氏的威望带到顶峰的同时,也引来司马氏和诸多士族的忌惮,担心谢氏变成下一个桓温。于是司马道子被推上前台,让他抗衡谢安。

这时候的谢氏内有谢安执政,外有谢玄掌兵,岂是一个无兵无权的司马道子能逼迫的?谢氏裹挟大胜前秦的威望,找个借口废掉司马道子不会太难。

但是废掉之后呢?谢氏难免走上庾氏、桓氏的老路,若家族出个不孝子弟,很容易使得家族覆灭。谢安主动让出中枢权力,躲避到地方上去了,看似窝囊软弱,其实却是大智慧。君不见威风一时的庾氏、桓氏,到了南北朝还有几人?

《晋书·谢安传》

时会稽王道子专权,而奸谄颇相扇构,安出镇广陵之步丘,筑垒曰新城以避之。

注:庾氏就被桓温灭掉,桓玄后来被刘裕灭掉,都是因为不愿意放权。关于权力,谢安看得比较透彻。

谢安离开东健康后,东晋朝廷也没放过谢氏的兵权,以“征役既久,宜置戍而还”为理由来限制谢玄,以免谢玄以军功获得更大的权力。谢玄同谢安一样,老老实实地放弃权力,听从朝廷的安排。

借机上位什么意思_借机上位的典故

谢氏如此甘心放弃权力,与东晋整体环境有关。

世家间彼此合作又互相牵制,不会发生从肉体上消灭对方的事。当初何充当面对晋康帝司马岳表示:“我一点都不希望你当皇帝”。如此露骨的话,何充不仅活得好好的,还具有执政权(当时掌权的是庾氏家族,司马岳要借助舅舅的力量对付何充还是办到的)。对皇帝如此不敬而没事,这在别的朝代简直不可想象。

注:杀戮世家从桓温开始,杀戮前朝皇室从刘裕开始。

谢安、谢玄死后,谢氏虽仍有子弟出仕,权力却再也比不上谢安在世的时候了。

谢氏崛起的秘诀:外依附强者,内不失大义。

谢安执政的十来年,是东晋最安稳的时期,也是东晋最强盛的时期,更是战败大敌前秦,一扫自西晋灭亡以来的颓废气象。东晋随着谢氏的退出,也逐渐走向衰亡。司马道子、桓玄先后乱政,最后由刘裕推翻了东晋。

谢氏在东晋完全靠着自身的努力,一点点爬到顶级世家的位置。东晋的兴亡史,谢氏从头参与其中。

遍观谢氏诸人的传记,到处记载着他们与当时掌权人良好的关系。谢鲲被王敦看重,即使谢鲲总是给王敦挑刺,王敦也没有杀他。

谢尚在王导掌权时出仕,等到了庾氏执政的时候,谢尚与庾翼保持有良好关系。我在上面提到的,等到庾氏衰弱,谢尚果断依附何充等人,获得出镇地方的机会。

《晋书·谢尚传》

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咨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

桓温时代,谢安、谢玄都自桓温军府出仕。这是谢氏依附强者的一贯作风。

借机上位什么意思_借机上位的典故

谢鲲依附王氏,谢尚依附庾氏庾翼,谢安、谢玄依附桓温。依附强权是谢氏崛起的关键。谢氏虽依附权臣,内里却不失大义,仍为东晋利益着想。

谢鲲在王敦手下办事的时候,曾多次劝谏王敦,希望他打消篡逆的想法。谢安虽然依附桓温,却对桓温的篡逆之举采取暗中抵抗的态度。正是由于谢安表面支持、暗中拖延,使得桓温直到去世也没有取得九锡的殊荣。

依附强权使得谢氏有了崛起的梯子(同时避免被强权打击),内心的大义为谢氏赢得了好名声。这便是谢氏迅速崛起于东晋,家族繁盛数百年的“秘诀”。

谢氏兴,东晋兴;谢氏衰,东晋亡。或许冥冥中自有天意。

谢氏有能力、有本事,又善于变通,从不迂腐。其他士族清谈便是真正的清谈,不在乎东晋的前途命运,只是一个虚有名望之徒。谢氏善清谈,是将它作为自身晋升的资本,靠的仍是自身能力,这是其他士族比不上的。

最后以《晋书》中对谢氏的评价结束吧,这也是历史对谢氏的肯定:

建元之后,时政多虞,巨猾陆梁,权臣横恣。其有兼将相于中外,系存亡于社稷,负扆资之以端拱,凿井赖之以晏安者,其惟谢氏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11-01 09:10:19
下一篇 2022-11-01 09:13:5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