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陶器有几种_汉代陶器的种类

根据多年来的考古发现,汉代陶器大致有以下几种:

1.彩绘陶器

汉代陶器有几种_汉代陶器的种类

汉代彩绘龙虎纹陶壶

彩绘陶是用黑、红、黄、绿、白等颜色在烧成的陶器上面描画图案,所以容易剥落。但是在出土物中有的仍然完好如新,如河南,陕西出土的彩绘壶、彩绘的茧形壶(俗名地灵)、彩绘陶仓以及盆、豆之类。这些彩绘陶器除继承战国彩绘陶的技艺外有所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汉代陶器有几种_汉代陶器的种类

汉代书字陶壶

汉代陶器有几种_汉代陶器的种类

汉代彩绘陶壶

2.无釉的素胎或印纹硬陶

汉代陶器有几种_汉代陶器的种类

西汉女坐俑

继承前代做法,多为明器之类。有瓶、壶、罐、仓、盆、井灶、磨、楼阁、畜圈、溺器、俑等。洛阳汉墓所出陶仓上面还写有隶书“麦万石”或“米万石”、“麻万石"、“小豆万石”之类。有的胎质坚硬,加印花纹,如马王堆西汉墓以及广东、福建等地所出陶罐皆为印纹硬陶。

汉代陶器有几种_汉代陶器的种类

汉代陶仓

3.翠绿釉陶器

汉代陶器有几种_汉代陶器的种类

汉代绿釉陶鼎

当时也多用于殉葬的明器。主要有壶、尊、鼎、羽觞(耳杯)、楼阁、仓、畜圈、井灶、博山炉(根据神话传说中的海上蓬菜三山形状,多浮雕),以及狗俑之类。这种釉料内含有铅分,用它与石英以3:1之比调配制成,在750℃-~850℃的低温下(甚至500℃-600℃)便可熔融成釉,故名铅釉。光艳夺目,滑润欲滴,为以前所未见。

汉代陶器有几种_汉代陶器的种类

汉代绿釉博山炉

4.栗黄色加彩釉陶器

多为壶、豆、瓶、尊及动物之类。釉色莹润,光亮透体,而且纹样简练色调和谐,在装饰方法上别具一格。釉质也是铅釉。目前所知最早的器物出现在西汉末期,如陕西宝鸡斗鸡台汉墓中曾出土此类器物

5.茶黄、黑褐釉陶器

这一类陶器敷釉较薄,釉多纹或细密开片,但胎质较为坚细,火度较高。釉色胎质上承商周“釉陶”,使用石灰釉而非铅釉。所制器物多为罐、坛、锅、盆、瓮一类的日用品(其中泡菜坛、带盖锅器形,与今日无大区别)。近年在广东、湖南等地曾有大量出土。有的还印有花纹,如钱形纹或席纹、菱形纹等,在浙江、江西一带窑址中时有所见。传世品中如故宫博物院所藏钱纹大瓮,造型巨大而且规整,是当时生活用陶的工艺水平的具体反映。

6.陶制模型和塑像

汉代陶器有几种_汉代陶器的种类

东汉绿釉人像烛台

数十年来出土的汉代陶制楼阁、住房、仓囷、城堡以及人俑、动物俑等不胜枚举。其中较早的如广州西汉晚期墓内经常发现一种顶灯陶俑,深目高鼻、裸体、束发或头上缠巾,上托灯盘。(这种陶俑,多屈膝下跪或踞蹲而坐,结合当时海外交通的频繁和广州、长沙一带汉墓中常出土有玻璃琥珀之类的外国珠宝,有人推断可能是当时贵族豪门从海外买来的奴隶塑像。特别是四川乐山出土的几件说唱人俑,形象生动欲活,观之如闻其声,表情格外引人入胜。又如在东汉中期以后,山东河南、广东等地墓葬中还出土不少炫耀地主庄园与奴役的农民、奴婢的成套模型。例如山东高唐出土的一件楼阁模型,高达四层。河南三门峡出土的一件也有三层高,二楼内有四人对博,四周还有守卫武士。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广州出土的建初元年(公元76年,东汉章帝刘炟)城堡模型。城堡周围有高墙、角楼、门楼,楼下有人执武器守卫。堡内还有殿堂建筑,屋内有凭几端坐的主人,有击鼓、匍伏、拱手弯腰或跪倒等不同姿态的吏役、奴仆。这些都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与建筑形式提供了十分形象而且生动的实物依据。

汉代陶器有几种_汉代陶器的种类

东汉艺人说唱俑

许多出土的陶井、畜圈及陶狗、陶马、陶羊、陶猪、陶鸭、陶鸡等家畜、家禽的明器、不仅体现出制陶工匠们的艺术水平,而且还可以从中看到我国古代动物的生态,为畜种演变历史的研究工作也提供了具体的实物标本。

汉代陶器有几种_汉代陶器的种类

汉代绿釉陶犬

此外如在帕尔马中国艺术博物馆见一汉代陶龟,不但造型通真,腹部还印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周三造”铭记。乃是可据以断代并知作者姓名的稀有珍品。

汉代的陶器在当时价格非常昂贵。据一些出土器物上面的铭文记载,一具陶灶“值(钱)二百”,约折合当时二石米或二亩地的价值。而上述豪门地主墓内这类明器,往往一出土就有数十百件之多。他们的挥霍浪费,恰与饥寒交迫的劳动人民所用的大量粗制灰陶器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

上面所说汉代新型陶器的出现,突出地表现为“铅釉”陶器的流行。这些釉色丰富了陶器的色彩,增强了装饰的艺术效果。在纹饰上多喜用龙纹风鸟、玄武、羽人、四神、武士、云气等奇妙生动的画面,配以艳丽的釉色,更显得辉煌夺目。既富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具备了浓厚的装饰性。而羽人、云气以及博山等的大量出现,与当时道教的盛行是密切相关的。

关于铅釉的起源,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人认为“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具备原料和燃料这些必要的条件,差不多都会制造陶器。铅釉的发明很可能也是这个样子”。如此推论下去,则“石灰釉”的发明又该属于何时何地?甚至连带釉的所谓“原始瓷器”的发明岂不也成问题?(例如当时日本也有人宣称“他国曾有13000年前的带釉陶器”。总之,这一问题恐怕不是只凭简单的推论或联想的可能而得遽下结论的,目前还是有待认真研究的课题之一,“以五十步笑百步”是无济于事的。

含铅的釉往往比含硅酸多的釉容易发生蚀变。例如出土的陶器上的釉上彩多已剥蚀,其原因就在于此。汉陶的绿釉在出土器物上还常常会变成银色(如故宫博物院陈列的一件绿釉櫆,国家博物馆陈列的两件绿釉瓶,其中一件已变银色)。过去古玩商与一些收藏、鉴赏家们都认为这种变化“是出于喷银”,或者“由于棺中的朱红变成水银而黏着在上面”等等。这些说法其实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据科学工作者的解释,这种现象是由于硅酸铅玻璃釉发生了变化,而成为具有云母状态的一种东西了。

所谓“银釉”,若用显微镜去观察,就可发现釉被分成了几个薄层,中间尚有空气存在。因为光线在不同的物质之间被分散成一种乳浊现象,现出类似珍珠一般的银白色。云母之所以呈现银白色也是如此道理。由于云母被分成几页薄层,各层之间含有空气,因此,若将银化的釉用水沾湿,便可重现绿色。这是水代替了空气而进到空隙里面,使光线的分散减少(因玻璃比空气更接近于水)之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10-29 15:27:58
下一篇 2022-10-30 09:43:09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