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分宜县始终把保民生、兜底线放在重要位置,实现了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照护以及过“余也难”“过节(年)难”等救助政策全覆盖,为困难群众兜住底、兜牢底、兜好底,有效保障了全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目前我县共有城乡低保对象8476户、11832人,城乡特困对象1168人,城乡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9人,全年需发放各类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亿元。
织牢兜底网络,做好政策“加法”
▲图为探视巡访员为分散特困老人服务
建立了三支救助队伍,一支314人的村(社区)救助协理员,在全县范围内排查困难群众信息,及时上报给民政所;一支12人的照料护理团队,每月对全县分散特困人员进行探视巡访及照料服务,查看身体状况、居住安全和提供整理家务精神慰藉等服务;一支27人的社工队伍,对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重点关注重病、重残及长期患有慢性病靠药物维持的对象,将符合认定标准的困难群众分类纳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政策范围,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向教体、医保、住房保障、就业服务等职能部门推送,让困难群众及时享受相关补贴、优惠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今年以来
我县将728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
82人纳入特困供养
同时实施临时救助426起
发放临时救助金82.89万元
城乡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提高工作效率,做好程序“减法”
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以方便群众为工作导向,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减少审批层级,简化审批环节,通过线上核对家庭收入、结合线下入户调查的方式,以最短时间完成低保、特困等审批流程,让困难群众能够在最快时间享受兜底政策,从原来的40天缩短到15天。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下拨临时救助备用金到乡镇、街道,落实小额先行救助和急难型救助,对于特别困难对象,在申请低保期间,可先行救助,提高了临时救助的及时性、有效性,一天可以完成,当天申请当天完成发放救助金。今年以来,实施容缺办理,对急难型小额救助可以先发放救助金,后期再补齐完善材料。
强化主动救助,实施“政策找人”
▲图为收到群众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积极探索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建立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主动发现救助网络,形成三级联动,及时实施分类救助,确保广大群众及时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2021年,年仅45周岁的居民李容娥突然倒在地上。一直以来身体健康、连感冒都很少的她想不到,自己竟会因脑动脉瘤而住进ICU,李容娥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靠丈夫袁玉清外出打工,并不富裕,虽能报销不少,但是自负医药费还是让夫妻俩压力巨大。县民政局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网上看到李容娥夫妇发起的“水滴筹”求助信息,立刻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县民政局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立刻核实了其家庭情况,第一时间帮助其申请了低保和特别救助,并在一周内提供了3万元特别救助。
坚持动态管理,严格“靶向”服务
▲图为低保公示及上户核查
以低保年审为契机,充分利用数字民政核对平台对所有在保对象及其家庭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救助。加大对因疫、因灾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力度,对因疫、受灾导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的低保、特困及边缘监测户等家庭,根据实际困难情况直接给予临时救助。
1-9月共新增农村低保对象662人取消死亡及因生活条件改善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841人共新增城市低保对象85人取消死亡及因生活条件改善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272人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提高保障对象的精准性
扎实做好“余也难”“过节(年)难”帮扶救助工作
▲图为疫情期间向分散供养特困对象赠送生活物资包
通过新闻媒体、张贴告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转发等手段,将救助政策及时准确宣传到位;组织乡(镇、街道)社工、各村(社区)救助协理员进行广泛宣传和地毯式摸排,广泛宣传“余也难”“过节(年)难”政策,协助其提交救助申请,今年元旦、春节、端午、中秋节期间累计对3221户困难群众进行物资救助,折合人民币77.05万元。特别是疫情期间,对分散特困老人、困境儿童、重度残疾人赠送生活物资,保障疫情期间带来的问题,防止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
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是党和政府民生厚度、政策温度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分宜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时刻关注、关心困难群众生活,持续拓宽帮困信息渠道,成立常态化救助队伍,完善机制化救助体系,让“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