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越来越多主要城市和省份开始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据媒体统计,至少有26个大城市和4个省启动了运行,肯定有更多的地方在加紧筹划。老胡认为,常态化核酸与多地现有的动态清零努力有望实现汇合,这可能是中国动态清零政策稳住大局,并且为恢复经济提供有效保护力新的前奏。
今年4月以来,北京、上海、杭州、无锡等十多个城市推出核酸检测常态化措施,加速构建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常态化核酸能够筛查出新的感染者,帮助各地精准施策,迅速切断感染链,从而避免病毒大范围隐匿传播,到发现时只能搞大区块乃至全城静默予以应对。现在多地的实践构成了对常态化核酸效果的检验,深圳、杭州等地的情况令人鼓舞,如果这个办法被大范围证明能够达到预期的防疫效果,那么就意味着我们闯出了一条新路。
一些反对常态化核酸的人拿它会“掏空医保”作为理由,然而老胡看到各种估算,其中把全国人都纳入常态化核酸的最大估算额是一年七千亿元,但是实际上肯定花不了那么多。因为将疫情基本控制后,常态化核酸的频率就可以降下来,开展的区域也可以缩小,而且大城市需要两天一测、三天一测,目前平均的实施时间大约为五天一测,但很多感染风险低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就无需这么勤,可以一周一测,十天一测,甚至可以经过研判停测,或者从普测改为抽查。最终下来全国常态化核酸的成本肯定会比今年三四月份以来经济受到疫情严重冲击而产生的巨大损失要低得多。
常态化核酸所产生的成本不会都由医保来承担,各地的财政理应支付其中的部分,甚至大部分。关键是我们的经济需要在抗疫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恢复运转,社会整体上钱多了,常态化核酸的这点成本就决难不倒我们。大家都做过核酸,它很简单,而且十个人一管,只要组织得当,明显是低成本的事情。无限放大核酸的成本问题,这不是我们今天亟需走出困局时应有的带节奏。
5月23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说,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指导各地降低核酸检测的成本和价格。并表示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根据当地疫情防控需求决定,绝对不能一刀切。
动态清零重在“动态”二字,常态化核酸是各地与奥密克戎斗争中摸索出来的新杠杆,它很可能让这个“动态”变得更加强劲起来。一些带头反对常态化核酸的人恐怕还是对继续抗疫本身不满,希望中国抄今天欧美的作业。一些人把常态化核酸与封控和静默相提并论,则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搅混水。
经济至关重要,防疫也决不能松懈,中国必须探索出一套二者协调兼顾的办法。不要把精力都用来争论吧,让时间和事实来说话。看看常态化核酸能否帮我们的各大城市建立起一道不发生大规模感染、也不用重新被迫封城的屏障吧,如果做到了,将是了不起的成功,如果当中仍出现重大难题,相信各地自会调整。我们总要往前走,只要走,就能踩出一条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