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崭新的校舍拔地而起、一个个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使用、一项项助学优惠政策落地、一次次教育改革惠及千家万户……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在不断改革、不断提高和创新中求发展。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分宜县城人口激增,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位严重不足,大班额现象“高烧不退”,为了解决这一影响教育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县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主城区教育网点布局规划,合理配备教育资源,使学校分布更加趋于合理。
新建四中、四小、七小、钤景幼儿园等4所,改扩建五小、六小、三中等12所,新增中小学学位21210个,“大班额”得到有效化解。校舍维修改建面积达26万余平方米,运动场改造面积11.44万平方米,通过洁厨亮灶工程、小荷工程、厕所革命等举措,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引领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加速教育信息化步伐,实现千兆到校,百兆到班,全县学校互联网光纤接入率达100%,教学点“专递课堂”实现全覆盖,实施高中信息化攻坚智慧班牌项目,在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全面推进“智慧作业”系统运用,年级和教师使用率均达80%以上。
打造乡村孩子的“温馨港湾”
六年级学生郭伊凡,抬着衣物箱走进洗衣房,将本寝室同学的换洗衣物放进洗衣机,倒完洗衣液后,轻触按键,洗衣机启动。她告诉记者,“趁着明天周末,赶紧把换下来的衣物洗洗。现在宿舍里都有洗衣机、洗衣池,洗晒衣服很方便。”
走进学生寝室,被子折叠齐整,洗漱用品摆放有序。每个寝室卫生间内,都新装了淋浴设施,用手一拧,热水喷洒而出。学校每天分四个时段供应热水,由寝室长保管热水卡,科学节约用水。
六年级学生钟一智说:“吃得也好了,早上一盒免费牛奶,晚上一份免费荤菜。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爸爸妈妈更放心了!”
“小荷工程”全面实施,有效改善乡村寄宿学生膳食结构,免费开放热水淋浴、免费提供洗衣服务,极大提升学生生活品质,全县每年受益农村学生达4000余名,新址中心学校“营养套餐”的做法入选2020中国基础教育区域个性化典型案例。同时,为解决农村学生上学远的老大难问题,在全县农村学校开通“智慧校车”,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运营校车55辆,开展乡村寄宿(教学点)学生发放补贴或免费接送服务。
围绕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益,规范中小学招生办学行为,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学校划片、就近、免试入学招生政策,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小学、初中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巩固率98.1%。实施“强校+新校”集团化办学、“强校+弱校”区域教研模式,缩小城乡、校际差距。规范招生行为,首次依托全市招生报名系统,规范信息采集,加强报名信息监督管理,严格实施就近入学,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减”了书包,“增”了快乐
在分宜一小的校园内,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教室里、走廊间、操场上,孩子们有的齐声高歌,有的练习口才演讲,有的参与田径、足球、篮球等体育类训练,在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中享受童年乐趣,收获健康成长。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分宜一小校区的门口聚集了不少家长,他们在等待在校托管的孩子放学。“我跟孩子她爸是双职工,儿子放学时我们还没下班,没法来接她,自从有了“课后延时服务”,儿子的作业在学校里就能完成,还能参加兴趣班。” 对于学校开展的课后延时服务,三年级学生易成安的妈妈十分满意。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县教育体育局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多措并举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丰富课后服务供给着力构建“双减”之下新教育模式,持续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是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内容,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采取“学校设单、家长下单”方式,各校开设兴趣小组菜单达14-21个,参与学生35700人,占比96%;进一步拓宽假期托管服务覆盖面,开设围棋、书法、美术、陶艺等特色托管班,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积极推动学校“抓特色、创品牌”,“一校一品”建设获得巨大成效,五中摔跤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省级金牌,中心幼儿园6摘国家“小荷风采”金奖,分宜二小诵读、分宜三小书画等特色品牌在省市崭露头角,涌现一批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篮球、足球特色学校。
二是持续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经治理,取缔证照不全校外培训机构16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原来的27所压减到2所,压减率为92.6%,完成省市目标要求。
下一步,县教育体育局将持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二十条》落实落地,做好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效益、完善课后服务等学校“双减”文章;继续完善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加快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排除学校安全隐患;升级“专递课堂”系统,建设3个“名师工作室”和4个“网络工作室”,建设1所“名校网络课堂”,完成4个3D打印计算机编程实验室,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持续确保精准扶贫脱贫对象和城镇贫困户在校就读学生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