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绿丛中,山居掩映。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台海网2月3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翠竹如海遍布山野,溪水潺潺清澈见底,鸟鸣深涧宛转悠扬,炊烟袅袅飘向远方……这便是吾培人记忆中的故乡。
吾培村坐落于安溪县桃舟乡的晋江源头保护区内,四周群山环绕,民居依山而建,一条从晋江分流出来的小溪穿过村庄,滋养代代村民,村落格局完整地保留选址时 “荷叶承珠”的意象,蕴含着朴素的风水文化。
几经修缮的龙潭宫承载着当地村民数百年来的信仰。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山居掩映 见人见物见生活
吾培村700多名村民大部分都姓肖,由相邻的达新村分支而来。据《肖氏族谱》记载,因培地香山之下有南宝祠宇,故命名为吾培。地处山区,吾培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光山色,山上怪石嶙峋、茂林修竹,山水掩映中,多幢民居错落有致,一派桃源气象。
因深山的交通不便,建村伊始,吾培村历代村民就挖山开道不止,历经祖祖辈辈的努力,终于建成以沿河谷主道为干,向茶园、寺庙、祖坟、水源地等12个方向延伸的道路系统,村落风貌与格局颇具特色。村道两侧的民宅疏朗有致,保存较为完整。不同于闽南古厝胭脂砖与燕尾脊的瑰丽,吾培村的古民居大多白墙灰瓦,颇有几分江南风韵。
矗立在半山腰上的南宝堂是一幢全木结构的肖氏祖厝,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古宅背山而建,小巧精致,屋内窗棂木雕精美清晰,部分构件就地取材用竹子拼接,新颖别致。和闽南山区的许多建筑一样,南宝堂没有大门,一眼便看到了厅堂,堂前几株椿树静立,四季常青,与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色彩交错,衬得祖厝愈发古朴。
始建于清末的土楼金斗堂是当地较为特色的古宅。土楼位于半山腰上,居高临下,整体呈长方形,建筑面积510平方米,以卵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辅以木头和石材,十分坚固,足以抵御山林野兽与盗贼抢匪。土楼正对大山,外墙略低于厅堂,中间隔着一个深井,采光充足。站在厅堂中,漫山的翠竹犹如一道绿屏映入眼帘,为沉闷的黄土带来勃勃生机。
吾培村的文物古迹丰富,除了民居与土楼,古树名木、祠堂、庙宇、古桥、古井等至今仍保留完好的传统风貌。由肖氏始建于明朝的龙潭宫供奉着马氏仙、玄女真仙、通天太保等民间神灵,承载当地村民数百年来的信仰。宫庙几度被毁,又重新修缮,唯有一口400斤重的古钟仍保存至今。
在通往龙潭宫的路旁,含苞待放的樱花与绿意盈盈的杉树分立两侧,缤纷盎然。冬日的阳光穿过树丛,斑驳地洒在地面,不少村民坐在家门口晒太阳、泡茶。茶香、柴火香飘散在清新的空气中,融合成乡村特有的烟火气。甘蓝、芥菜、萝卜、小白菜……许多民宅的房前屋后都种植蔬果,养殖鸡鸭,不时传来的几声鸡鸣狗吠打破村庄的静谧,更显祥和。
地处深山,吾培村的民风十分淳朴,不少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因此得以传承。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杀狮”技艺表演。“杀狮”技艺表演源自宋、明时期的军旅阵法,是武术训练与舞狮技巧融合于一体的文体活动。“杀狮”队伍一般由18个人组成,手持十八般武器,上阵“杀狮”,狮头一般由村里的壮汉把持,另外四个壮汉牵着狮身布,配合狮头、狮尾游动。“杀狮”民俗表演具有数百年的历史,在当地深受村民喜爱,一般重大民俗活动才会演出。
独特的民俗文化随着岁月流淌传承至今,但村中的老建筑却在年月流逝中日渐破败。多数墙壁脱落、年久失修的古厝被作为杂物仓库,有加速损坏、濒临倒塌之趋势。历史建筑如何得到有效维修与保护,成为吾培村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村中积极推行“拯救老屋”行动,成立吾培村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管理委员会、古村落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实行“三位一体”,有效运作。同时,吾培村还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对有价值的古寺、古土楼、古民居进行修缮,恢复传统村落风貌,并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充分展示居民原生态生活方式,让传统村落见人、见物、见生活。
“吾之茗农场”是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科教实践基地。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林海茶香 共筑乡愁守望地
即便是秋冬时节,闽南仍然温暖如春。得益于温和的气候、充足的日照,以及充沛的雨量和肥沃的土壤,吾培村森林覆盖率极高,山上处处是参天大树、珍贵名木。阿丁枫、南岭锥、杉木、铁皮石斛、红豆杉……12800亩林地面积将吾培村打造成一个“天然氧吧”。干净的蓝天与郁葱的草木赋予这个古村落四季盎然的底色。
沿着村口的培美桥向山林一侧的幽径漫步,拾阶而上,目之所及一片绿意,山上古木参天,青竹如海,溪涧则遍布野生虾蟹与石蛙,山水之美令人流连忘返,也让吾培村成为高山避暑、生态养生的绝佳去处,很好地满足了现代人对自然田园与返璞归真的向往和追求。
和许多安溪乡村一样,吾培村处处茶香弥漫,3000亩茶园均在海拔千米左右,常年云雾缭绕,土壤有机质丰富,非常适合铁观音生长。村里家家种茶、制茶,品茶、卖茶,茶业收入占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吾之茗生态农场是当地一家集农、林、牧、渔和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农场,农场综合办公室由山顶的古民居改造而成,古色古香,屋外云涌山动,屋内茶叶芬芳。农场旗下有多家茶叶合作社,茶叶种植采取“放养”模式,让其自然生长,保持原汁原味,不使用化工农药、肥料,不使用空调制茶,茶树与草木和谐相处。茶农吸取了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茶原理,结合安溪铁观音的实际,创造出一套乌龙茶铁观音“半发酵”的独特制茶工艺,并根据季节、气候、鲜叶等不同情况,灵活采用“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技术。
地处高山盆地,吾培村的环境十分适合微生物的生长,村民因地制宜研制了蜜茶制作技艺,蜜茶具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解毒、医疮、止痛等保健功效,这一技艺至今已传承了300多年。如今,以“吾培古地 养生茶谷”为主题的吾培乡村游、生态游、养生游,已成为安溪茶文化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
作为一种富有人文特色的旅游资源,传统村落早已被列入国民休闲计划和旅游市场,吾培村的生态优势、传统文化、休闲养生功能也将加快转化为旅游产品、经济优势。为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安溪县自然资源局在完成《 安溪县桃舟乡吾培村村庄规划(2012—2030)》后,聘请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专家规划编写《安溪县桃舟乡吾培村旅游规划——吾之茗养生世界》(2017-2036)。在此规划成果上,吾培村围绕村落特色进行自我改善提升和保护开发,并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寺、土楼、古民居、古道、古树、古井制定保护管理办法。
传统村落保护,绝不是简单的封存,需要全社会多种主体的共同参与。当地政府和规划部门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加减乘除”方法对村落进行保护开发:加大投入保护古迹,提升风貌,彰显魅力;减化肥,减农药,减建设,减污染,减损害,最大限度地保护古村落的各种历史信息;活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文筑魂,以旅强村;除旧革新,建章立制,让保护古村落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自觉追求。此外,吾培村十分重视村民的力量,将古村落保护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引导群众自觉遵守。
有了清晰的规划蓝图,如今,吾培村正以“传承乡土文化、彰显茶乡特色、促进利用发展”为方向,加大保护发展力度,让古村落成为心灵的寄居处,乡愁的守望地。
漫山翠竹为古厝带来盎然绿意。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旧时吾培村村民出村的小径。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含苞待放的樱花树与万里无云的蓝天相映成画。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肖氏祖厝背山而建,小巧精致。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土楼依山而建,居高临下,整体呈长方形。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始建于清末的土楼金斗堂是当地较为特色的古宅。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土楼内保存了精细的木雕雕刻。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龙潭宫内的装潢十分精美。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从古厝的天井抬眼望去,蓝天绿树美如画。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冬日的阳光穿过树丛,斑驳地洒在地面。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一名农妇正在自家门前耕作。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吾培村口的培美桥。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民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溪水清澈,村民时常用来清洗刚采摘的农作物。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
吾培村处处茶香弥漫。东南网记者 林婕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