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洋江镇各村在乡村振兴当中的变化。
杨潭村:建设秀美乡村,打造生态宜居居住地
杨潭村三面环水,景色秀丽,近年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幸福、美丽、和谐的乡村环境,杨潭村狠抓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要好、生活指数要高为抓手推动村庄治理工作。一方面为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稳定,杨潭村发动党员志愿者加强宣传禁止非法捕捞行为,对重点地段、重点人群进行巡查、宣传,营造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氛围,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凉亭、运动器材、柏油马路、排水沟等一应俱全,每周组织党员群众进行大扫除活动,极大美化村内环境卫生,为群众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杨潭村:产业兴旺有谋划,村民致富有方法
杨潭村地理条件优越,拥有天然的沙质土壤,因地制宜发展萝卜产业,积极引进汁多、肉嫩的新品种,全村共有80余户进行种植,打造百亩连片萝卜种植基地。今年洋江镇因“洋江萝卜”成功入选江西省第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目前洋江萝卜已远销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为推动高品质发展,杨潭村建立标准化种植,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将萝卜按个头、品相等进行分类,定价销售,另外还在萝卜基地装上水龙头和滴灌装置,告别天气不利因素的影响,保障萝卜品质。小萝卜、大产业,杨潭村充分利用先天优势推动产业发展,让村民增收致富。
长塘村:多元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长塘村始终围绕洋江镇“蔬菜名镇”的发展目标,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通过流转闲置土地,积极发展村级特色产业,以多元化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长塘村共流转土地达200余亩,发展的村级特色产业有冬瓜、苦瓜、黄茶等,长塘村积极鼓励致富带头人流转经营土地,让产业能够集中连片,扩大经济效益,同时吸纳周边农户务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实现了村集体、致富带头人、农户利益共享,互利共赢。
长塘村:辛勤创造幸福
长塘村有这样一位脱贫户,身边人都说是她是一个能干的女人,她几十年来坚持照顾有着一级视力残疾的丈夫,她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用辛勤与汗水摆脱了贫困,创造了幸福。她就是长塘村长塘组的脱贫户张二女。
张二女的户内有两人,丈夫钟春牙有一级视力残疾,很多时候是需要张二女的贴身照顾,张二女不离不弃,凭借能吃苦的性格,张二女自主发展农业产业,种了很多亩菜,不仅可以自己吃,还能拿去卖。除此之外,上级为其提供了一个老人儿童看护的公益性岗位,张二女本人格外努力,平时也会去打一打零工,增加额外收入。张二女时常说道,“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帮助,让我过上美好的生活”。
纽村村:甘于奉献,奋斗在乡村振兴第一线
自从8月份开始从原先乡村振兴联络员转变成驻村第一书记,作为第一书记就要“深入群众、心细群众、勇于当担”这是第一书记黄春林的口头禅,任职以来,1、重点抓好疫情防控,以入户宣传和村委广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大疫情防控工作宣传力度,使村民充分认识到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自觉配合村委开展疫情防控工作。2、参与基础设施工作,丰富了村民文化娱乐生活。3、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指导协助村里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4、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工作,深入摸排重点人群,重点关注有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老年人等特殊情况的以及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的家庭。做到每月进行研判,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帮扶。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第一书记甘于奉献的精神,带领“村两委”干部群众促乡村振兴的情怀。
纽村村:勤劳致富数你最“牛”
1966年出生的袁兴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本地农民,他虽然文化层次不高,但为人勤勤恳恳,待人友善,村里人人都夸他好“恰噶”。在洋江镇纽村村委大力的支持下,袁兴根以市场为导向,主要种植早冬瓜、小南瓜,并且成立了纽溪种植专业合作社。袁兴根经常和村民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纽溪种植合作社从成立之时,袁兴根就树立了“自己致富,还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纽溪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种植基地,吸纳纽村村委会、脱贫户和监测户加入,由村委会、脱贫户和监测户出资入股,每年9月底之前进行入股分红,不仅给加入户带来经济效益,也带动周边群众的积极性。
车田村:钟满牙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这块地里该种辣椒、萝卜了,那片地该套种水果玉米、了。”钟满牙总是催促着村民快快动起来。“庄稼活糊弄不得,时时要操心,处处要留意。”
今年59岁的钟满牙是洋江镇车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从他自担任车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算起,才刚刚一年半时间。他也是分宜县现任135名村党组织书记当中最年长的一位。
高中毕业,钟满牙选择留在了村里。作为村里学历最高的“知识分子”,1983年大家推荐担任村民兵连长、共青团书记、治保主任等职。1999年,苦于当地经济条件太差和自身生活压力选择下海经商创业。
2014年,他到深圳发展开装修公司,主要从事铝合金行业防盗网制作、室内装修业务。2018年起,钟满牙在宜春投资建厂,建成全省第一家高档铝材装饰材料生产厂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既然组织和村民这么信任我,让我带着大家干,我就一定要干出个模样。”钟满牙把生意交到儿子的手里,开始接手车田这个“烫手山芋”。
为了让家乡变得更加美丽,钟满牙拿出了他办企业一样的韧劲、诚信与豪情,牺牲的不只是自己的财富与时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一月一件事,车田村一月一个样
“每月为百姓办一件实事!”为兑现上任时的诺言,钟满牙带领村委一班人修路种树、整修颐养之家、加速农田流转、引进萝卜深加工企业、组组通自来水、一事一议项目……月月都有“大手笔”,一个偏远小山村眼看着一月变一个样。
2021年2月,刚上任不久,通钟满牙过广泛调研,认为车田村虽地处偏远但这里依山傍水,袁河水带来的不仅仅是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更为车田村大力发展萝卜、玉米、蔬菜等产业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这里距离宜春仅8里多路,加强土地流转引进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农业增收致富是一条最迫切最有效的手段。让所有村民没有想到的是,在县相关部门及洋江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网上挂拍,钟满牙仅靠这个金点子就为镇里、村里多增收数十万元收入,也让车田的村民们一下子看到了希望……
“有困难,找老满!”
尽管“村官”做下来还不长,车田村的人却早已习惯了“有困难,找老满!”,这是村民们对钟满牙的爱称,更包含着村民们对他的尊敬与感激。
钟满牙常说,自己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懂得乡亲们的恩情!村民们遇到困难,他总会慷慨解囊,尽心尽力地帮忙。
“如果没有老满,我可能早就没命了!”说起钟满牙,村民钟检根感激之情溢于言表。2005年时,钟检根为给儿子置办婚礼欠下2万元的外债,这对于仅靠种田为生的钟检根来说,全家人不吃不喝也得还上十几年,愁得他晚上睡不着觉、白天没力气干活。后来到医院一检查,才知得了神经官能症,得住院治疗。可面对2000元的押金,全家人一筹莫展,钟满牙知道后,主动把钱给送到医院。直到2007年,钟检根的病才治好,这期间,钟满牙不知帮了他多少次,还让他到自己的企业干一些轻活,使钟检根家庭有一个稳定的收入。
担任村支书后,钟满牙又利用各种资源帮助村里跑致富项目、引进萝卜深加工企业、为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联系银行找贷款、听说宜春市里大超市需要大量有机蔬菜,他又积极对接并发动村民种植有机蔬菜……
“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党员更要一心为民!”
在村民眼里,钟满牙是个“拼命支书”!为了村里的事,一年半时间似乎老了几岁。
女儿说,多年创业操劳以及不停地为村里忙这忙那,父亲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疾病。可父亲常说,只要多运动运动,多为村民办几件实事好事,就什么病都没有了。
说起钱的事儿,老伴常“怨恨”钟满牙。前些年过年的时候,老伴想多给孙子孙女外甥一些压岁钱,钟满牙“吝啬”地没同意,说多省一百是一百,可遇到村里需要花钱的时候,他二话没说,就自掏腰包把前给垫上。
“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党员更要一心为民!”,这是钟满牙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我这些年靠党的富民政策挣了一点钱,现在既然组织上安排我到村支书的岗位,更要随时随地为村民付出。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信任和真心,我已经非常满足了!”朴实的话,道出了钟满牙坚持付出的全部理由。
车田村:勤劳致富的袁冬秀
秋高气爽,稻谷飘香,望着眼前的丰收景象,洋江镇车田村墓下组村民袁冬秀满脸喜悦,她感慨道:“要是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也许我一辈子就要戴着这顶贫困的帽子了。”
袁冬秀家境贫寒,患有直肠癌,她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一技之长,缺少收入来源,家里因治病常常入不敷出、生活困难,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纳入贫困户后,镇村干部集思广益,帮她想办法谋出路,镇领导多次上门慰问,与她谈心,为她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帮他争取帮扶资金和相关技术支持。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让袁冬秀信心倍增,她和老公开始尝试种植水稻,这次尝试让她赚到了1.5万元。尝到甜头的袁冬秀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年收入不断增加。
今年,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袁冬秀一口气承包了村里近30余亩良田,还通过金融贷款4万元,购买了现代化小型家用旋耕机耕作,预计水稻增收收入在3万元以上。
礼台村:李卫平的致富之路
立秋之后的天色总是比夏季黑得更早,墙上的挂钟还没指向七点点,外面已是暮色四合,就着朦胧的暮色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个人影不断穿梭于鸡饲料桶间加食物,动作十分娴熟,他就是洋江镇礼台村村民李卫平。
李卫平现年47岁,妻子44岁,夫妻俩都是肢体四级残疾,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因为两人身体原因,出门务工,大多数地方都不聘用,家中还有子女要读书,因此家庭经济压力比一般家庭大得多。
在全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后,礼台村干部在入户调查中决定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镇村干部一起上户了解李卫平家庭情况,由于自身身体原因,李卫平不但没有脱贫信心,更没有致富意识,这让入户的干部们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激发李卫平的内生动力,激发其脱贫致富的信心。镇村干部,明确分工,发挥自身优势。镇村干部上户与李卫平谈心,告诉李卫,“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为其讲解身边的致富典型,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其重拾生活信心,树立致富意识。结合李卫平自身意愿,最终确定发展养殖业。利用现有政策小额贷款,贷到资金3万元,用于发展养殖业,并帮助夫妻两人都在村内安排了公益性岗位,通过一系列举措,李卫平决定要努力向上,积极致富,李卫平将那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牢牢地记在心里,时刻以此鼓励自己,在第一年贷款3万元养殖了五百多只鸡,年底销售纯收入达到八千多元。在尝到了甜头之后,后续又贷款扩大了养殖规模,现有养一千多只鸡。力争今年养殖年存收入突破两万元以上。
李卫平说“是党和政府让我重新树立起生活与致富的信心,一步步敲开了致富之门,走上了致富之路,接下来我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拓宽致富道路,在致富的路上走得更远”,李卫平坚定地说,现在谈起生活,他充满信心,斗志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