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不精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钤山镇结合地域特色打造党员教育“钤锋课堂”,通过党组织讲好政治理论的“必修课”,党员听好初心使命的“实践课”,激励党员答好乡村振兴的“发展课”,为乡村振兴注入一股强大的“红色力量”。
01
讲好政治理论的“必修课”,让党味“浓”起来
在规定动作上“不折不扣”。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动摇,把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章党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作为必学内容。
“钤锋课堂”开课
在特色动作上“可圈可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钤山镇有着独特而深厚的红色历史、人文历史,从分宜革命史中挖掘出彭树德、刘辉煌等一大批革命英雄事迹,从悠久人文历史中丰富了“防里清门”廉洁文化内涵,让田心“爱国主义”、防里“清门赞”等教育阵地成为锤炼党员党性的重要抓手。
到防里村接受廉政教育
到田心村接受红色教育
02
听好初心使命的“实践课”,让党课“活”起来
在师资选择上“各有所长”。钤山镇以本地土专家、田秀才为主,外界专家为辅,充分发挥新时代赣鄱先锋、老支书、老党员、老红军、红色导师、致富带头人等基层代表引领作用,建立党员教育培训课程和师资库,共吸引了40余名基层代表加入,陆续开发了《忆峥嵘岁月,看今朝辉煌》《弘扬廉洁文化,一路清风同行》《用党建领航,谱写乡村振兴新乐章》等课程,彰显了“钤锋课堂”的地域特色。
解读林下经济、经济作物政策
在教学方式上“各有千秋”。突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主题,针对不同需求、不同对象作出合理课程安排,邀请专家解读当前经济作物发展趋势,鼓励引导党员争当致富带头人。为打破以往室内学习的桎梏,“钤锋课堂”主抓现场教学,将课堂从“室内”搬到“田间”“山中”。组织党员到黄茶、草珊瑚、冰糖橙等产业基地,由种植能手现场手把手教学,以“小产业”的视角描绘发展的“大繁荣”,在这“一山一草一叶”的衬托下,参训学员跃跃欲试的心情溢于言表,“钤锋课堂”愈加鲜活。
到黄茶基地现场教学
到草珊瑚基地现场教学
03
答好乡村振兴的“发展课”,让党员“实”起来
在教育管理上“起笔有方”。通过编印《分宜县钤山镇党员教育培训证书》,由支部登记、党委审核形式,将证书发放至每名党员,详细记录党员参学参训情况。针对流动党员,通过邮寄“四个一”学习包(即一个党徽、一本证书、一本书籍、一本学习笔记本),让流动党员学习“不掉线”。今年以来,“钤锋课堂”已组织轮训党员300余人。
流动党员学习包
在作用发挥上“行笔有力”。由镇党委牵头,各党组织配合,通过把“主题党日”融合进来,把中心工作融合进来,组织党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防汛抗旱、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工作,如钤山镇堂下村组织党员齐心抗旱,朱先进等人帮助村委抽水灌溉旱田300余亩、欧阳松牙等人帮助村委打水井解决4个村小组饮水困难……以“小作为”解决了群众的“大麻烦”,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也有效增强。
党员奋战在抗旱一线
茶农在黄茶基地劳作
“钤锋课堂”开设以来,钤山镇坚持党建引领,把农村当舞台,为发展铺路搭桥,引导党员到基层一线锻炼,激励党员支持村庄建设,培育挖掘了致富带头人31个,其中党员张建平种植千亩草珊瑚,带动5人发展林下经济,解决周边村民100余人就业,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从中受益,探索出一条学融于行的新路子,让广大党员群众愈加坚定信念、鼓足干劲,纷纷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浪潮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