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回应效果甚微,海天味业开盘大跌。10月10日,国庆假期后第一个交易日,受食品添加剂“双标”事件的影响,海天味业跌超9%。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同一天,曾公开表示零添加调味品收入占调味品营收的50%以上的千禾味业一字涨停。一跌一涨之下,一场有关零添加的博弈也走到台前。
网络上,有关是否选择购买零添加调味品的声音此起彼伏;市场层面,包括海天味业、千禾味业、李锦记等众多品牌纷纷布局“零添加”,然而查阅资料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尚未有针对调味品零添加的明确标准和规定。在业内看来,此次事件或将对行业产品标准品质的提升及食品安全的科普起到积极作用。
股价大跌冤不冤
国庆开盘后大跌,海天味业“有苦难言”?截至10月10日收盘,海天味业股价下跌9.35%,总市值较前一个交易日蒸发约358.67亿元,总市值降至3479亿元。
股价大跌、市值蒸发的背后,源自于近两天的酱油食品添加剂“双标”事件影响。国庆期间,海天味业被消费者指出其在国外售卖的酱油不含添加剂,而国内则含添加剂,一时引发网友质疑,海天味业被推到风口浪尖。
对此,海天味业回应称:“海天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法规要求。”对于此次回应,消费者并不买账,对海天味业的质疑声更甚。面对不断发酵的舆论,10月5日,海天味业不得不二次回应称,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国的食品制造中,海天售卖的国内国外产品内控标准是一致的,并未“双标”。10月9日,海天味业第三次回应称,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公司均销售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
接连回应澄清,未能平息风波。在凤凰网的一组调查数据中,超六成的消费者认为海天酱油食品添加剂“双标”事件不合理;超四成的消费者表示不会再选购海天味业的产品。
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海天味业一家之事,整个调味品行业也正在受到影响。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截至10月10日收盘,中炬高新、安记食品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股价下跌。中炬高新下跌4.3%,安记食品下跌3.94%。
回顾事件,调味品含有添加剂似乎是消费者最关注的话题。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食品添加剂只要在国标的使用范围之内就是安全的,消费者不必“谈添加剂就色变”,关键是要看剂量。“消费者不仅要有健康意识,还要有健康知识去支撑。”朱丹蓬补充道。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表示,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中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和限量值,都是经过科学研究及风险评估被证明安全可靠的,企业按照标准规定生产的产品,不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其官网发布的《关于“酱油风波”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中提到,这种将国内外市场正常销售的不同等级、不同口味的产品进行简单对比,有失片面,没有秉持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开展舆论监督和引导消费的理念。同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表示,符合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不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零添加”躺赢?
此次风波中,有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外,当众多品牌应声下跌时,曾公开表示零添加调味品收入占调味品营收的50%以上的千禾味业一字涨停,也由此被业界称为此次风波中最大的赢家。10月10日,千禾味业开盘即封上涨停,截至收盘,千禾味业报涨停价16.59元/股,涨幅为10.01%,总市值为159亿元。
千禾味业的涨停倒也不会让人觉得特别意外,此次舆论焦点更多是聚集在是否有添加剂,而“零添加”是千禾味业近年来的主打概念之一。据了解,千禾味业零添加调味品收入占调味品营收的50%以上。千禾味业确实也因为零添加概念实现业绩的连续增长。2020-2022年上半年,千禾味业净利润分别增长3.8%、7.58%、80.56%。千禾味业也曾表示,将一直聚焦“高品质、健康、美味”的品牌定位,以零添加系列产品为核心的品类战略、强化营销。
是的,“零添加”概念产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凤凰网的一组调查数据中,超八成消费者表示会选择零添加酱油产品。
这也不难解释为何近年来包括海天味业、李锦记、厨邦等品牌都纷纷推出零添加概念产品。资料显示,海天味业有零添加0金标生抽、零添加味极鲜;太太乐有0添加原味鲜;厨邦有零添加纯酿酱油;李锦记有零添加醇味鲜等。
百度百科对于“零添加”解释为:“0添加尊重食物的原汁原味,不经过任何手段调整口感。”查阅资料可以发现,目前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对“零添加”酱油进行规范。在2020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称:不得标注“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
从市场端,零添加产品已经成为“宠儿”。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零添加产品的价格高于普通酱油。在淘宝平台,规格500mL的普通酱油价格基本在10元上下,而统一规格的零添加酱油价格在15元以上,部分同等规格的零添加酱油价格甚至在20-40元之间。此外,从淘宝平台销售数据来看,销量前十的酱油产品中,零添加只占两款,其他八款均为普通酱油。
朱丹蓬表示,从整体看,产业端和消费端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包括价格、标准等问题。当下更多的是消费者不相信零添加产品,难接受高价产品,却要求主流大众化产品达到较高的品质。且不说零添加是不是伪概念,单就当前的消费矛盾而言,零添加很难在短期内成为主流。
就食品添加剂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对海天味业、千禾味业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龙头不好当
尽管以千禾为代表、主打零添加的企业在本轮风波中成为了看似“躺赢”的一方,但体量差距大、市场覆盖面窄、更为稳定的B端客户拥有量不足等,都是这类公司短期内难以抗衡海天的因素,这也是业界为海天冠以“酱茅”称号的原因。
从市值、营收规模以及渠道布局等方面来看,海天味业确实有着不小的优势。
数据显示,当前海天味业市值为3479亿元,千禾味业市值为159亿元,中炬高新市值为240亿元,加加食品市值为51亿元。另外,从营收规模来看,2021年,海天味业营收达250亿元,中炬高新营收50亿元左右,千禾味业营收超19亿元,加加食品18亿元。
在渠道方面,主攻B端市场的海天味业相对于C端市场的需求比较稳定。根据华鑫证券发布的研报,海天味业营收主要来自于以餐饮端和工业端为主的B端市场,营收占比超过50%,以超市、零售店、社区团购为主的C端市场占比在30%-40%。
“快”是业界对于海天味业近几年发展的总结。在快消行业新零售专家鲍跃忠看来,海天近几年依赖大力营销,发展速度太快,而这可能会造成产品品质的稳定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也需要海天有所关注。
确实,海天味业近两年多次因产品质量引发争议。譬如海天酱油多次被曝出存在生虫、生蛆的情况。虽然海天出面回应“未开封的产品,不会有活虫或虫卵生长”,但消费者的投诉依然不减。在黑猫投诉上,有113条针对海天酱油生蛆有关的投诉。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海天味业本身的发展就存在一定压力,受此次舆论事件影响,其接下来的市场发展有可能会遭到比较大的冲击,市场信任程度下降,对于海天味业的整体带来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海天味业近两年发展过快,市值虚高,不仅消费者不看好,资本市场更是用股价做出了选择。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海天味业后续的整体运营发展会受到较大影响。或将面临销售端不被选择、资本端的热度减退等问题。”朱丹蓬说。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海天味业短期内会受影响,但长期来看海天味业依旧是调味品的龙头企业,当前的舆论事件不至于伤筋动骨。同时,经过此事件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行业的质量标准提升和食品科普起到积极的作用。
北京商报记者 张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