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田畴春风劲——“非凡十年”之株洲脱贫攻坚及推进乡村振兴

沃野田畴春风劲——“非凡十年”之株洲脱贫攻坚及推进乡村振兴

大美株洲,沃野千里。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每一段壮美的航程,都会在历史长河中镌刻深深的印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株洲干部群众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作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一笔一笔绘制成恢弘壮美的画卷。

下好精准棋 脱贫圆梦战歌回响

收获后算账,果农赵瑞山喜笑颜开。

“产量和销量均创新高,纯收入超5万元。”挑着箩筐,从新修的水泥路走出果园,这名曾经的贫困户腰杆子挺得直。

赵瑞山家的“金果果”,正是这几年在市场上大放异彩的炎陵黄桃。今年,依托便捷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炎陵黄桃七成以上销往全国各地,总销量达7.2万吨,实现综合产值42亿元,带动4万桃农实现人均增收1.1万元。

特色农产品,打通致富路。炎陵黄桃,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出的硕果。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划定的底线任务。

当时代的车轮驶入2015年,脱贫攻坚的号角正式吹响,湘东大地的蜕变之旅由此开启。

株洲市委、市政府果敢决策,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带领全市上下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精准扶贫的探索与实践;每个贫困户脱贫背后,都是一套量身制定的脱贫方案、一个相互协同的系统工程、一场改变命运的硬仗。

一诺千钧,闻令先行。

战贫路上,株洲人的勇气和智慧被极大释放。在湖南全省率先推行“四包责任制”、率先构建“1+7+6”政策支撑体系、率先统一基础管理模块、率先实行考核“一票否决”、率先建立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尤其是社会扶贫“三个一”模式,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和推介,并入选全国“2017精准扶贫十佳典型经验”,获评“互联网+”社会扶贫卓越贡献奖。

精兵强将开赴一线,把脱贫攻坚的战火越烧越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所有在职市级领导带队,771支驻村帮扶队、1600多个责任单位、2.21万名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带领群众涉险滩、过难关,破解一道道发展难题,推动脱贫攻坚结出丰硕成果。

十年战贫,株洲交出圆满答卷:1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6.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炎陵、茶陵成为湖南全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片区贫困县,并高质量通过国家普查验收,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曾经的贫困地区,一幅产业兴、环境美、人气旺的图景变得清晰:“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山乡巨变、山河锦绣,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近……

擘画新蓝图 乡村振兴号角激荡

暮色四合,黯淡了茶陵县火田镇卧龙村的斑斓。高山徒步、泉水漂流等项目,张建和驴友们一一体验过后,在溪水边搭起帐篷,继续下半场。

卧龙村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村内有茶陵第一高峰泰和仙,长12公里的卧龙溪穿村而过,沿途风景如画、民宿林立,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打卡地。仅2021年,该村就接待游客1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74.1万元,农民年平均收入2.6万元。

沃野田畴春风劲——“非凡十年”之株洲脱贫攻坚及推进乡村振兴

美丽的乡村。

一批网红村、特色村组团出圈,成为点缀在湘东大地的璀璨明珠,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诗意乡村渐次呈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株洲将“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从2021年开始,株洲市选派市县两级各类工作队488支、驻村干部1054人,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从驻村扶贫工作队到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接续奋斗的故事凝聚起强大的感召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枪。早在2018年,株洲市就启动了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如今,株洲市100%的行政村实现长效保洁,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农村污水乱排现象基本得到管控,农村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民众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沃野田畴春风劲——“非凡十年”之株洲脱贫攻坚及推进乡村振兴

葡萄丰收。

乡村产业发展告别“一穷二白”,村民过上“小康”日子。株洲市市相继出台文件,对畜禽、蔬菜、粮食、油料、水果、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炎陵黄桃、茶陵红茶、攸县大豆、醴陵油茶等得到长足发展。

农村闲置资产催生新的财富蛋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好戏轮番上演。全市1155个村(社区)集体资产数据全部录入到农业农村部清产核资系统。组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301.7万人确认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土地上迎来更多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

乡村振兴,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发展精细农业,打造更多优质农副产品品牌,株洲市4个县市36家企业入选“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首批授权名单;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全市100个村开展“村民议事堂”试点,“三社联动”项目社区覆盖率达60%以上。

如今,农村地区短板补起来了,人气更加旺盛了,活力更加凸显了,一幅幅“富春山居图”照进现实。

阔步新征程 现代农业风生水起

产业兴旺,始终是发展的第一动力。

但对株洲而言,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积弊已久,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等问题尤为突出。

重塑现代农业价值观,株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每年的丝瓜培育时节,走进芦淞区白关镇东方四季果蔬基地,智能滴灌、远程监控、智能告警等智慧农业系统轻装上阵,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机屏幕轻松掌控丝瓜长势,云平台通过传感设备实时采集温控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风速等的数据,并通过服务管理平台将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处理,以此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生产风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在改变。

双抢时期,来到茶陵县洣江街道渡里村智能化育秧中心,只见3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顶部是巨大的遮阳网,四周的墙体上每隔几米就安装了鼓风机,舒适的环境让秧苗长得又快又好。如今,大田育秧逐步走向工厂化,水稻种植全过程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

以工业化思维抓农业的路子,株洲越走越敞亮。

产业园建设上升为全局性、战略性任务。株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推动,出台支持产业园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株洲市农业农村局成立工作专班,做好顶层设计;农业与交通、水利等部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统筹整合资源。目前,株洲市建成农业标准化基地100个,认定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46个,认定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41个。今年8月,农业农村部在茶陵召开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现场会,向全国推介株洲冷链物流的典型经验。

农业品牌从养在深闺变成名声在外。株洲市获得“两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79个,培育出一批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炎陵黄桃、茶陵红茶、攸县香干、醴陵油茶、王十万黄辣椒、白关丝瓜等“一县一特”产业特色明显,其中炎陵黄桃入选“湖南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通过了“中国优质黄桃之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标志认证;白关丝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国标双认证”;醴陵玻璃椒进入2022中国品牌价值农业农村部推荐产品名单,品牌强度为758、品牌价值达1.75亿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高原走向高峰。唐人神集团打造湖南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生猪全产业链企业,成功跻身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株洲红茶“整合资源”“打好文化牌”“实现优势互补”,在短短数年间具备了“去市场掰手腕”的实力。目前,株洲市累计培育农业企业40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123家、家庭农场4751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6家,包括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湘东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10-09 16:15:59
下一篇 2022-10-09 16:20:2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