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中核北方重水堆核燃料元件厂组件组装车间,中核北方青年职工焦禹凡正在调试全自动端板焊机。受访者供图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我国在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国防安全中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制造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正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提供了基本动力和坚实保障,有力地夯实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
制造业一直是劳动人口就业比较集中的行业。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从全国劳动人口的行业分布看,农业以吸纳20.6%的劳动人口排第一位,制造业以吸纳18.1%的劳动人口排第二位。在从事制造业的劳动人口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过41%,青年是制造业的重要主体力量。从青年劳动人口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以超过23%的比例排在第一位,批发零售业以占20%左右的比例排在第二位,制造业也是青年就业创业的第一主力行业。
以汽车、手机等产业为例,从2012年至2021年,汽车保有量从1927.7万辆增至2652.8万辆,千人汽车保有量由89辆增至208辆;移动通信手持机由118154.3万台增至166151.6万台,年轻人同时拥有两台或多台手机已经屡见不鲜。制造业的历史性成就,为新时代青年开辟了广阔发展空间和成才路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汽车制造业中青年就业人口占比约为50%,专用设备制造业中青年就业人口占比约为47%。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增至37.3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至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升至近30%。浙江、广东、江苏等省份的制造业吸纳的劳动人口占比分别为38.2%、34.0%和29.0%,处于全国前三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些省份经济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明显。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4%,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为新时代青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和更好的发展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我国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明显的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我国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服务机器人、充电桩、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产品增势强劲,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从2012年至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9.4%、28%增至15.1%、32.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8.6%、45%;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从24.6%、48.8%增至55.3%、74.7%。有研发活动的工业企业数从4.7万个增至14.7万个,企业占比由13.7%提高到36.7%。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就业人口中青年占比超过67%,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青年占比超过65%。
制造强国战略的巩固实施路远迢迢,需要新时代青年扛起责任。在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推进产业升级中,要贯彻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把青年发展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中,要把推进制造业巩固发展与吸引更多青年投身制造业有机结合。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安心的工作条件、合理合法的薪资报酬、透明可见的上升途径,并为可能的劳动风险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吸引更多青年投身制造业,发展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