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投入到位
(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所需费用(包括设备购置费;设备设施安装(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核准、审批、验收所需费用等);
(2)当年新增安全卫生设施(如由于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而带来的)所需费用;
(3)现有安全卫生设施的完善、改造与维护费用;
(4)安全卫生设施(如岗位粉尘治理设施、防暑降温设施、安全监测监控设施等)运行费用;
(5)隐患整改所需费用;
(6)日常安全管理费用:安全标准化系统运行费;安全教育、培训与宣传费;安全专项奖励资金;安全风险抵押兑现资金;劳动保护用品购置费;安全设备设施(包括特种设备、安全标志产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监测监控仪器仪表、消防器材、防雷装置及系统等)检测检验费;职业卫生检测检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费用;安全生产法规、标准购置费;安全生产档案保管与维护费等;
(7)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创新研究和咨询费用;
(8)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与工伤保险费用;
(9)企业员工健康监护费用;
(10)应急管理费用:应急装备与器材购置费;应急装备、器材保管与维护费;应急训练设施建设与维护费;应急队伍训练费;应急预案评审、演练、备案所需费用;外部应急救援协议费;现场应急救援费等;
(11)其他。
2.安全培训到位
(1)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合格,获得相关资格证书;
(2)需要持相关安全生产资格证书的工程技术人员(如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员、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监理人员等)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3)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接受相关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具备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能力;
(4)其他管理人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接受履职前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
(5)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定期复培训;
(6)新员工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接受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7)转岗、返岗员工接受上岗前的重新安全培训;
(8)专兼职应急救援队员的救援知识和技能培训;
(9)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标准(含法规)前,所有受影响人员均接受相应安全培训;
(10)将所属设备设施外租、外包时,对承租、承包单位的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
(11)对外来施工队伍(供应商、承包商)的从业人员进行进场(厂)前的安全培训;
(12)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接受年度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6小时;
(13)员工接受年度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小时;
(14)全员安全培训合格率100%;
(15)对外来视察、参观、实习、检查人员实行100%的安全提示教育;
(16)其他。 3.基础管理到位
(1)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满足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管理需要;
(2)建有“一岗双责、党政同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并定期检查、评估责任体系的运行情况;
(3)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建有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并定期检查、评估制度体系的运行情况;
(4)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学习、传达上级指示和文件精神,讨论企业安全生产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重大安全生产问题;听取并讨论有关方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及时获取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将所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的相关内容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岗位作业指导书或者安全操作规程、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教材、日常安全生产活动(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风险识别与评价、班组危险预知活动、企业安全文化创建活动等);定期评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的落实情况;
(6)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归档范围、保持期限、销毁程序明确;归档材料齐全;档案查询方便快捷;
(7)建立健全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机制:及时对内对外通报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的信息;及时听取员工及外部相关方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意见及建议;定期与承包商举行联席会议;
(8)认真组织开展风险识别、评价工作,实行危险源定点与分级管控,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与管理;
(9)建立健全关键任务的作业指导书,认真履行许可作业的审批程序:关键任务与许可作业类型识别充分;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内容完整、正确;许可作业审批程序、内容明确;
(10)认真做好外来施工队伍(承包商、供应商)的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11)认真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12)认真抓好作业设备、作业现场、作业过程和作业环境的安全管理工作;
(13)认真抓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充分;职业危害监测与控制措施有效;按规定做好员工健康监护工作;
(14)认真抓好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分级、分类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工作;及时传递、处理和反馈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信息;定期评审和更新安全检查表的内容;隐患整改立项率、完成率、复核率、效果评估率均达到100%;
(15)认真抓好应急管理工作;
(16)认真抓好班组安全建设工作: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开展“班组达标、岗位达标”创建活动;按照《班组安全标准化考评办法》考核合格;
(17)认真做好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分析与预防工作:事故事件报告程序明确;按照《“四不放”过逐项考核评价表》评价合格;
(18)认真组织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创建工作;
(19)其他
4.应急救援到位
(1)潜在紧急情况识别充分:自然灾害;可能的生产安全事故;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承包商可能带来的风险;
(2)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符合相关要求;
(3)应急预案管理规范:预案体系完整;预案内容简洁实用;预案培训充分与演练充分,不同层次人员熟悉相关预案内容;预案评审与更新及时;预案按规定向地方安监部门备案;
(4)必要的应急装备与物资准备充分;
(5)应急队伍管理规范:外部可利用的应急资源识别充分,能力满足企业应急需要;与相关外部应急资源签订有应急支援协议;内部兼职应急队伍训练充分,熟悉事故风险特点与应急预案内容,熟练掌握应急装备与物资使用方法;
(6)内外部应急报警程序明确;
(7)内外部应急通信联络系统完善;
(8)应急撤离路线标识清晰;
(9)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