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总医院青年医生吴玉冰:党员和医生 双重身份共同目标

在生活中,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个体;在工作中,他们身披白衣力挽狂澜……

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那些义无反顾、英勇无畏的身影分外动人。

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他们就是医生。

2022年8月19日,我们迎来了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光明网记者采访了老、中、青三代党员医生,聆听他们的故事。本期对话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吴玉冰,走近他的“医”路人生。

在诊所长大,奠定了学医基础

谈起自己的从医经历,吴玉冰回想起了小时候。

因为自己的爷爷在山东当地开了一间诊所,所以从牙牙学语时起,吴玉冰一直都住在“诊所”里。

“爷爷经常让患者住在诊所,一来二去,很多患者都把我当成了自家小孩,可以说患者见证了我的成长。”吴玉冰告诉记者,因为自己从小和病患结下了这番特殊“情谊”,也因为在爷爷的熏陶下,在报考大学时,成绩优异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医学专业,而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现在的他,早已经成为了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一名优秀的医生。而他,也一如从前,和患者成为了好朋友。

“以后好了出去开大车还是要注意”“这个腿现在尝试弯下去”“别有压力,好了以后没什么后遗症”……

在查房时,看似和患者寒暄几句,其实,吴玉冰早已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他告诉记者,“我喜欢和他们(患者)唠唠家常,这样患者和医生多说说话也会很安心。”

你看我长大,我护你到老。或许,这是吴玉冰和病患之间最形象的概括。

牢记初心,做让人放心托付的医者

作为一名青年医生,吴玉冰深知自己能做的要做的还有很多。

今年4月13日凌晨,在上海抗疫关键时期,作为航空总医院援沪医疗队一员,吴玉冰和团队一行16人,紧急奔赴上海,开展援沪抗疫工作。

吴玉冰坦言,这段经历记忆犹新,直到现在,有些场景还历历在目。

上海的方舱里,一位呈阳性的95岁老奶奶,患有老年痴呆、合并脑梗等疾病,这加大了治疗难度。但是,吴玉冰和团队的同事并没有放弃,“奶奶,有我们在,您别担心!”这也成了他和同事的口头禅。

经过多次开会讨论,确定治疗方案,终于在第五周的时候,老奶奶转阴了!吴玉冰回忆,当时老奶奶的女儿非常激动,“大夫真是好样的啊!”老奶奶也随之竖起了大拇指。

航空总医院青年医生吴玉冰:党员和医生 双重身份共同目标

谈起这段经历,吴玉冰脸上带着微笑,他说:“每当患者痊愈出院,我看到他们脸上的笑,还有他们家人那种喜悦的心情,我就会觉得很欣慰,自己也跟着开心。”

其实,在吴玉冰报名参加援沪医疗队之前,也是有过担心的。因为妻子也是院里的一名医生,两个人陪伴孩子的时间本就不多,再加上这次出去支援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吴玉冰坦言,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记得老大上小学的时候,我去接她放学,结果竟然连孩子的班都走错了。”

但是,作为一名党员,又是一名医生,他坚定地报名援沪。“我之所以选择参加援沪队伍,就是因为我身为党员,早已做好了随时随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健康奉献终身的准备。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必须先上。”吴玉冰说。

“做一名让人放心的医生”,这一直是吴玉冰在践行的。

榜样的力量,未来前进的动力

工作十余年,吴玉冰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越来越大。“最开始学医的时候,我可能没什么远大的理想,也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但是工作越久,接触的老师和前辈越来越多,我便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工作后,参加学术论坛时看见很多七八十岁的老教授还在为了医学事业而奔波,吴玉冰备受鼓舞。

而对他影响比较大的还是他的科室主任邢岩博士。“我们主任不论是从工作和生活上,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她不仅是我的老师,领导,还是和朋友一样的人。”

他回忆,在很多次下班很久后,邢岩老师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他知道,这样的加班是家常便饭,只为了能分给患者多一点时间。

航空总医院青年医生吴玉冰:党员和医生 双重身份共同目标

左一为吴玉冰

而这样的忘我精神,也一直在激励着吴玉冰向前。

吴玉冰表示,自己要向老教授们学习,争取在七八十岁的时候还能贡献力量,而这也需要自己在专业领域上更加努力,再上一层楼。“老年痴呆依旧是困扰很多老年人的重要疾病之一,以后,我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学习和临床经验,让更多患者免受痛苦。”

吴玉冰是许多青年医者的缩影,而这些青年医者正在自己的岗位上踔厉前行,努力奋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9-30 10:45:20
下一篇 2022-09-30 10:50:20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