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起这个名字,诺贝尔,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它命名的诺贝尔奖!自1901年以来,每年12月颁发的诺贝尔奖奖励了无数在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大人物,无数获奖者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然而,与这些获奖者相比,大众对这个奖项的创始人诺贝尔的人并不太了解。所以,今天的文章就简单介绍一下诺贝尔的生平。
1.诺贝尔家世渊源
.1833年的10月21日,阿佛烈·诺贝尔出生于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个学者家庭,其祖上有好几位都以学者知名于瑞典历史上,最著名的先祖就是发现淋巴组织、还热衷亚特兰提斯古文明发现的奥洛夫·鲁德贝克,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也是一位擅长制图与机械的工程师,平常就喜欢研究一些诸如引擎与水雷乃至爆破方法这种当时最潮的玩意儿,然而,在诺贝尔出生前,这位工程师一个操作不慎,竟然把自己的家给一把火烧了,这下可好,原本还称尚可的经济状况一夕之间变成低收入户,就这样,诺贝尔没那个命享受到衣食无虞的生活,但即使如此,他的父亲依然在诺贝尔小时候就告诉他乐观的重要,培养他面对困难的奋斗精神,而诺贝尔的母亲安得丽塔也是一位开朗而聪慧的女人,在丈夫为了事业四处奔波时,一肩扛起了照顾诺贝尔的责任,无微不至呵护他长大,让诺贝尔即使家徒四壁,也能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2.诺家学霸初长成
.诺贝尔五岁时,他父亲又再一次的事业失败,于是只能离开瑞典跑到俄国从事军工制造,主要是负责发明鱼雷,结果没想到这转换跑道还真的有效,到诺贝尔九岁时父亲的事业已可说是小有所成,于是便把诺贝尔一家全部接来圣彼得堡生活,在这里,诺贝尔的生活水平提升许多,而重视教育的父亲还直接在这儿给他聘请了许多教授级的家教,这些老师除了采用英德俄法四语教学,也教授诺贝尔物理、化学、医学、文学等科目,而正是因为受到这些老师们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对这些科目流露出异于常人的兴趣与天赋,而这些他所钟爱科目,后来也都成了诺贝尔奖的奖项之一。
3.炸药发明之父
诺贝尔的青年时期,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代,当时的欧洲各国在科学领域的进展可谓是大有斩获,1847年,意大利化学家索布雷洛合成了硝化甘油此一具有易爆特性的化合物,但却因为它的不稳定而放弃使用。然而,这个看似无用的东西,放在诺贝尔眼里竟成了另一种超酷超炫的新发明,受到家世的影响,诺贝尔也对那些爆破用的材料很感兴趣,为此,诺贝尔远赴意大利向索布雷洛拜师学艺,学习有关硝化甘油的相关知识,在摸清这个东西的缺点后,诺贝尔开始思考以硝化甘油制造炸药的可能,并将自己的生活全部投注在制造炸药的身上,希望能够制造出安全稳定的炸药。
.然而,制造这么危险的玩意,那意外和风险绝对少不了的,1864年,诺贝尔遭遇了人生最大也最凄惨的一次失败,这一年,他在斯德哥尔摩的工作室因实验失败直接大爆炸整个炸开,诺贝尔本人侥幸活了下来,但在实验室里协同他实验的四个助手却就此殒命,但这还不是最惨痛的,因为除了这四个罹难者外,还有一个罹难者是他的亲弟弟,手足因自己的发明而死,让诺贝尔十分悲痛,但却没有阻止他改良发明的脚步,弟弟的死始终在提醒著诺贝尔,这样的发明还不够好,最终,又经过了多次尝试与失败,诺贝尔总算找出了硝化甘油的最佳拍档——矽藻土,矽藻土可以吸收比本身多三倍的硝化甘油,成为像黏土一样软硬适中的块状物体,从高处投落、制成小粒放在铁板上敲击都不会爆炸。
如此一来,硝化甘油就不会动不动就自爆,性能可谓是比以前的各种版本都还稳定,1867年,诺贝尔带著他的新发明去注册专利,命名为”Dynamite” 中文翻译为矽藻土炸药,自此,原先处于液态的硝化甘油以固态的样貌呈现于世人眼前,而自这种炸药问世以后,因不稳定的炸药所造成的伤亡事件也大大减少了。
4.炸药王国与诺贝尔奖
矽藻土炸药问世以后,其方便稳定的特性立马在欧洲兴起了大规模的抢购风潮,到诺贝尔去世的1896年,诺贝尔系列的公司已分布于瑞典、挪威、德国,奥国、法国、英国、美国、南非等二十个国家,工厂数有九十三家,年度生产量为六万六千五百吨炸药。而诺贝尔也因此发了大财,财产与势力不断累积,使得他成为了当时最为富有的几大家族之一。
然而,数钱数到手软固然是件好事,然而,在卖出那么多炸药后,诺贝尔非但没有感到愉悦,接踵而来的反而是无尽的惶恐与担忧,因为,起初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原因是想帮助工人们能够更有效率的完成各项高风险工作,如岩石爆破或开挖山洞等,但没想到,这项产品也引来的各国军方的重视,他们大量购买诺贝尔发明的炸药,整批整批源源不绝的送到前线,拿它们当作杀人的武器。诺贝尔始终信奉和平主义,极力反对战争,这种做法可以说一直令他十分痛心,但时代洪流的大势所趋,诺贝尔再怎么反对都没有用,在弥留之际,诺贝尔写下遗嘱:
.“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创立了,分别奖励5个领域 分别是诺贝尔生前最爱的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以及他一生都在极力鼓吹但未能如愿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