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古钱币收藏热度有了逐年上升的趋势。与传统的收藏品相比较,古钱币数量之多,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收藏爱好者热衷于此。
但是古钱币种类繁多,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率地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并为己所用,这是令广大古钱币收藏爱好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本文以简练的语言为您讲述古钱币的古往今来,使您对古钱币收藏又多了一份实用性的投资指南。
古钱币发展特点
1.夏代是有货币的。我国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了贝币等,说明夏朝先民已经使用天然海贝作为货币使用了。
2.商代时,使用的货币是贝类。铜贝的出现说明商代已经有了金属铸造的货币。
3.周代时,出现了铲形钱币,是最早的金属硬币。但是周代钱币是圆币多,铲币少。钱币上的字体有大篆体、小篆体。周景王时,开始铸造大型钱币和刀形钱币,也称为“宝货”,每个刀头上有一个小环。
4.春秋战国货币,从形状和分布上有布币(铲币)、刀币、圜钱(环钱)和蚁鼻钱(江淮流域楚国流通的货币)四种。这一时期货币种类繁多,币制比较混乱。布币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按照布币形状可以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战国的环形钱币,有圆孔,便于清点和携带,被普遍采用。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秦代结束了货币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代把民间的铜收集起来改造成重钱,但文字改成了“半两”,俗称为秦半两。而且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货币,秦代统一货币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代规定:全国的钱币都由朝廷统一集中地铸造,民间不允许私铸。秦王朝为了保证统一货币政策的实行,不仅铸造了半两钱还铸造了少量的秦权钱。
6.西汉成立后,汉武帝确立了五铢钱制度。五铢钱在两汉直到唐高祖时才罢废,期间盛行了700余年。是我国古代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7.三国时期的曹魏实行的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时恢复铸造五铢钱,与东汉时期的五铢比较相似。
8.两晋是我国货币史上没有铸造货币的朝代。西晋继承的是曹魏,所以用的是魏国的五铢钱。东晋,一名叫沈充的参军所铸的五铢钱称为“沈郎五铢”。从中可以看出东晋时期对货币的管理是放松的状态。
9.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局势不稳定,币制管理十分混乱。
南朝宋国铸造了一种大钱。称为“当两五铢钱”。
南朝齐国一直实行货币紧缩的政策,很少铸钱。
南朝梁国不仅制造铜钱,而且还制造铁钱,币制相当混乱。
南朝陈国铸币不是很多,仅有陈五铢和太货六铢两种货币形式。
北朝北魏铸有太和五铢。
北周曾经三次铸钱,布泉、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三种钱币,形制精美,素有“三大美泉”之称。是六朝钱币之冠。
10.我国历上最后一次铸造五铢钱是隋朝,称之为隨五铢。隋朝禁止旧钱流通。
11.唐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铸币政策,废除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五铢钱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12.北宋时期发行了纸币,称之为交子。交子是代表铁钱价值的一种符号。交子是我国最早由朝廷正式发行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易携带,可以代替铁钱,利于商品流通。
13.南宋时期发行量大的货币称之为会子。即汇票、支票。
14.南宋时期,中原北部被辽、金占据多年,因此辽、金流入中原的很多。这些钱币非常精美,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铸天显钱、天赞钱。金海陵王所铸的正隆钱和金世宗所铸大定钱。
15.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纸币是“至元通行宝钞”。元代入主中原后,改铸大钱,但是元代末期,国家经费不足,创造了“权钞”。
16.明、清两代,币制大体效仿前朝,并没有创造性发展。明代只发行一种纸币,称之为“大明宝钞”。明代一个皇帝铸一种年号钱,因避讳朱元璋的“元”字,明代所有钱币通称为“通宝”。
17.清代,白银和铜钱同时流通。一般情况下,国家财政和官员、商人大宗交易时用白银,民间零星交易时使用铜钱。
清代铸币分为两大类:朝廷铸币厂铸造和地方造币厂铸造。
清代主要的通宝钱有顺治通宝、康熙通宝和嘉庆通宝。
清代货币、纸钞、铜币同时存在,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光绪年间铸金、银币更多。
洋务运动也影响到铸币业的发展,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
清代末期由于出现了机制货币,结束了流通了2000多年的圆形方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