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汉末蜀汉名将张飞,可以说是无所不知。从三国开始,历代都有很多关于张飞的故事和传说。到了元明时期,让张飞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在《三国演义》当中,张飞可谓是全书中光芒四射的名将之一。面对小说中武艺高强的吕布,张飞不仅多次与之单挑,还力保不败,这一战绩令其他三国名将无法比拟。面对曹军名将许褚、张郃等人,张飞也从无败绩,可谓是小说当中为数不多的从无败绩的将领之一。难怪有不少读者认为他才是小说中武艺最高的将领。
除了单挑之外,张飞领兵作战的胜率也并不低。在面对曹军将领刘岱时,张飞巧施计策将其生擒活捉。此后,张飞又在战场上屡次施展计谋,先后击败过张郃、严颜等名将。难怪他独自一人在长坂坡面对数万曹军时,曹操竟然不敢贸然发动进攻。
不过,说到张飞在历史上的真实战绩,史料的记载却并不多。在仅有九百余字的《三国志•张飞传》中,张飞的具体战例与小说中的描述差异很大。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大闹长坂坡也远不如小说那样惊心动魄。当时,张飞面对的并非是曹操亲自率领的数万大军,而仅仅是虎豹骑中的少量骑兵。在张飞的身边,还有二十名手下,兵力差距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对手不战而退也情有可原。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张飞军旅生涯最为凶险的战斗莫过于发生在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年底的三巴之战,这也是张飞最为辉煌的战例。当时,与曹魏名将张郃在宕渠地区爆发激战,历时五十多天。最终,张飞利用宕渠地区山道狭窄的特点,突然从小路由八濛山向张郃发动突袭,终于将张郃击溃。
不过,此战过后不久,张飞却遇到了一次惨重,其对手是当时籍籍无名的曹军将领曹休。据《三国志•曹休传》载,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张飞率马超、吴兰、雷铜、任夔等将向武都郡发动进攻。在固山一役中,曹休发动猛攻,斩杀了雷铜、任夔、吴兰等人,令张飞惨败而回,并从此离开汉中战场。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汉中之战后期不见张飞踪迹的根本原因。
说到张飞的最终结局,令人不胜唏嘘。《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中描述,张飞奉命担任东征大军先锋,屯兵阆中。因鞭打部将范疆、张达,最终被二人刺杀,连头颅都被二人带往东吴邀功。夷陵之战初期,孙权才将张飞的头颅还给了刘备。
与真实的历史相对比,小说中的这段描述有真有假。据《三国志•张飞传》载,张飞被部将刺杀确有其事。不过,其中一位部将的名字为范强,小说中将其写成了范疆。该传提到:“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不过,孙权并未如小说所言将张飞的头颅送还给刘备。
张飞在蜀汉帝国地位崇高,遇刺身亡后被刘备厚葬是理所当然之事。那么,张飞墓又在何处呢?史料中并未进行说明,但后世的一些地方志及名士诗文却道出了具体位置。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就曾在《桓侯庙记》中写道:“(阆)州之东有张桓侯之冢,至今已千有余年,而庙祀不废。”这段文字道出了张飞墓的具体位置:阆州。
那么,阆州又是如今的哪个地方呢?这个地方就是当初张飞遇刺之处阆中。巧合的是,经过一千多年地名的不断变化,这个地方如今的地方又被恢复为阆中,位于如今的四川省阆中市。
据当地的一些地方志介绍,张飞庙始建于三国时期,在目前建有庙宇。该庙在明代正德年间得到大规模的修葺。明代万历四十年和宣德四十七年又分别在庙外铸造了一对铁狮及油鼎。
如今的张飞墓封土高八米,呈椭圆形,南北径三十二米,东西径二十二米,占地约一千平方米,坐北向南,采用黄沙土垒成。墓冢四周均用条石环边。
除了阆中的张飞墓之外,在如今重庆市的云阳县长江南岸飞凤山麓还有一座张飞墓。按照地方志的说法,范强和张达在逃往东吴途中,将张飞的首级抛在了当地江中,为一渔翁捕鱼时打捞上岸,将其埋葬在飞凤山麓,后人在此立庙纪念。民间也因此素有“(张飞)身葬阆中、头在云阳、魂归故乡”之说。不过,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尚有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