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是我军一位极具个性的虎将,不仅作战勇猛,而且性格豪放不羁,还嗜酒如命,大有三国时期猛将张飞的遗风,因此许世友也常自比“丈八长矛之人”。
许世友的酒史和他的武艺一样悠久,都是从少林寺学来的。许世友八岁时就爱上了这“壶中乾坤”,参加革命后酒量更是突飞猛进,他那时打仗,不仅仅是指挥发令,而是直接提着大刀率敢死队冲锋陷阵,人称“敢死队司令”。每到冲锋的时候,许世友必会与敢死队员一起先喝上一碗烈酒,然后把碗一摔,带着一股喷薄欲出的豪气向敌人发起冲锋!
许世友
许世友就是这样爱酒成痴,打仗他要喝,胜利了要喝,郁闷了更要借酒消愁,许世友的警卫员总是要背一个大葫芦,里面不是水,全是烈酒。
红军时期,许世友当然喝不上多好的酒,有什么土酒都行。红军中有人会用玉米酿土酒,许世友知道了,直接命令警卫员用两个木盆去接酒,见到的人都目瞪口呆。
红军是有严格纪律,不许官兵喝酒的,许世友这样的行为引发不少干部嫉妒,纷纷向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甚至张主席告状,谁知这三人的答复都差不多:你们谁有许世友的酒量,也让你们喝!果然,没人再说什么了。
建国后,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茅台开始成了他的最爱。有一次,一个老部下来做客,问他每天开不开心,许世友眯缝着眼,说:“我中午一瓶茅台干了,晚上又一瓶茅台干了,你说我开不开心?”
许世友离不开茅台,却都是自己掏钱买。茅台在建国后很长时间,尽管也是高端酒,但并没有现在的价。上世纪五十年代,500毫升的茅台,出厂价只有1块多,到了六十年代出厂价也只翻了一倍,市场价是5块多。许世友是上将,南京军区司令员,工资400多元,花钱自己喝还是没有问题的。
可许世友是个豪爽好客之人,老战友、老同志、老部下来了,都是非茅台招待不可,遇上人多喝得高兴,一顿饭几瓶茅台都不止,他那点工资真的不够。
于是,部下体恤首长制定了一个“特供价”,价格远比茅台出厂价低,超出部分就由部队报销。
许世友起初不知,后来他发现,自己买茅台的价格竟比茅台酒厂的出厂价都低,这才知道有问题,他坚决不答应:“我个人喝酒不是公事,怎么可以让部队掏钱呢?”
于是部下又想了别的办法,许世友的住处面积很大,足以办一个菜园农场,许世友喜欢亲自下地种菜、养猪养鸡,产出的蔬菜肉蛋卖了,也可以换一些茅台。
许世友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时,军区大院种满白玉兰,一次花开时节,许世友早起遛弯,看见一个老园丁在拾花瓣,就问:“你捡它们干什么?”
老园丁笑着说:“玉兰花瓣可以做药材,可以煲汤做菜,还可以换点零钱。”
许世友抬头一指树上繁盛的玉兰花,问:“掉地上的都能换钱,那树上的是不是也能?”
老园丁道:“那就更值钱了。”
许世友像发现金矿一样,说:“这些花,大家看也看过了,与其让它们掉地上,不如卖了换些钱,也为国家多做贡献。”
于是,许世友就命令园丁把玉兰花都摘了,卖了一笔钱,许世友给所有身边工作人员一人买了一身的确良衬衣,剩下的就买酒喝了。
到了八十年代,茅台酒的价格呼呼上涨,1981年涨到12块,许世友再要买茅台,就得摸摸钱包。可是他豪爽好客的脾气一点没有改变,家里经常客人不断,而且常常一来就是一群一群的。
他待客豪爽,秘书不得不想办法招呼好,既要周到热情,让客人满意,又不能让老人家太破费。
于是就有了两个发明:
一个是广为人称赞的“许氏野味宴”。大家都知道许世友爱打猎(那时打猎还不被禁止),常到周边山野打猎,每次都满载而归,他就用这些野味招待朋友,不花多少钱,却让人人称羡。
另一个就是“许氏茅台”。这是个秘密,许世友本人也不知道。原来,南京军区有个农场,里面有个师傅是从洋河酒厂出来的,会酿酒,许世友也喝过,连夸确实好。但他没有想到,秘书就将这些酒装进空的茅台酒瓶,冒充茅台。
许世友的老战友来拜访,也都不是一个人来,总免不了有些部下和随从人员,招待客人的接风宴就要分几桌。许世友和老战友一个桌,当然都是百分百的真茅台,因为许世友是瞒不住的。而其他桌上的茅台,上的就是秘书装的“许氏茅台”。
这也不算是欺客,毕竟“许氏茅台”也是挺好喝的酒,客人就算品出来和真茅台有差异,也不会点破,个个伸出大拇指连夸:好酒,好酒!这一秘密许世友一直不知道,可以说为了让许世友一直能喝到茅台酒,工作人员也算是操尽了心,不然面对价格上涨速度更快的茅台,许世友的收入恐怕早就难以喝尽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