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甘孜观察 洛绒尼玛
断水、断电、断网、断路,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磨岗岭村震后一度成为“孤岛”,超200人被困,一位村民重伤,两位村民轻伤。
磨西镇城区至磨岗岭村有7公里左右的路程,“9·5”泸定地震发生后,通往村子的路断了,但仍有救援队陆续抵达磨岗岭村救援。9月7日,村里迎来救援队伍送来的28顶帐篷,终于安心了。磨岗岭村民,在自救抗灾中,经历了难忘的48小时。
磨岗岭村。
5公里!邻里乡亲抬着担架将伤者送到医院
9月5日12点52分,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彼时,磨岗岭村村民毛建华正在自家地里劳作。“地震发生后我立马往家赶。”毛建华回忆,“地震是上下震的”。28岁的他,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强烈的震感。
此次震中区域位于海螺沟附近,离磨岗岭村很近。
磨岗岭村。
村民向记者表示,地震摧毁了磨岗岭村很多房屋。“我们一组有8家房屋完全倒塌。”毛建华介绍,地震发生时,他听到有山体滑坡、房屋倒塌的声音。“我走出自家地后,就看到村边一栋房屋倒塌,立马确认有被埋人员,随即联系了他们的家人。”经过确认,毛富全和杨乌解老两口被埋在房屋内,发出微弱的求救声。
“当时特别紧张,根本没有看到锄头,就立马趴下去用手刨!”毛建华说,“虽然担心自己的家里,但看到家人都跑出来,没有生命危险,就放宽了心。房屋塌了可以重建,可是生命只有一次啊!”
附近村民看见毛建华在徒手刨房子,也立马加入到救援队伍中。
救出来时,两位老人身体已经很虚弱,还受了伤。其中毛富全大爷受伤较重,急需医治。
这时村委会也发现,磨岗岭村一组一位村民失踪,“村里立即分配一批人员组织转移伤者送往医院,另一批去寻找失踪的村民。”磨岗岭村委会干部付琼英告诉记者。
付琼英、毛建华、孙涛等13人立马制作简易担架,用担架抬着毛富全,扶着杨乌解,将二老送往医院。毛建华说:“我们看到通车的乡村路已经塌了,就想到了废弃多年的‘羊肠小道’。”
这条“羊肠小道”,是十几年前废弃的老路,坡度很陡、宽仅1米。“一批人在前面拿着斧头砍掉树枝开路,后面的人抬着担架一步步转移二老。”
救援老人的村民。
5公里左右的羊肠小道,救援的村民一路小跑仅用了半个小时左右。约下午3时,把二老送到省道244线。不幸中的大幸是,来到省道的村民们,刚好遇见前来救援的甘孜州应急救援队伍。
甘孜州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遇见送病人的村民,立马安排救护车,将二老送往泸定县人民医院。
“当时送进医院,县医院的医生们都说我爸是地震发生后送来的磨西片区的第一位伤员,如果没有邻居朋友们的帮助,不敢想象后果。”老人家的儿子毛建龙介绍,老人已转院至雅安市人民医院,已脱离生命危险。
熬制土豆稀饭 迎接救援队员的到来
断网、断电、断路的日子里,邻里乡亲成为唯一的依靠。
磨岗岭村1组位于山上的斜坡处,地震发生后磨岗岭村1组村民转移至村背后大山上平坦的地方安置。
毛建平是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有需要时就找党员,灾害发生党员主动担当。”毛建平组织村民用钢管与薄膜,搭成了临时的安置大棚。到了饭点,村民们从已坍塌的废墟中找出食材,用大锅熬制了稀饭与土豆。“从已完全坍塌的房屋中抢救食物,那样既能保证在余震中不受伤害,又能实现自救。”
磨岗岭村1组的自来水管被切断,日常饮用水成了珍贵之物。9月6日早晨,磨岗岭村1组村民自发去抢修自来水管道,利用现有的水管材料,抢通了自来水。9月7日一早,得知救援队要送帐篷到村里来,村民们用大锅熬制土豆稀饭,迎接救援人员的到来。
9月7日,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救援队从磨西镇金光村爬山入林,采取人力背运方式徒步5公里,将20顶帐篷运送进村,而这些帐篷单个就重达120斤。
运送帐篷的消防队员。
运送帐篷的消防队员。
山路崎岖,帐篷压得消防队员直不起腰,豆大的汗水从脸颊滚落,队员们大口喘着粗气,脚下的步伐却没有变缓。
消防队员行至路程的三分之一处时,远处的森林里传来阵阵铃铛声。
原来,这是骡子脖子上的铃铛发出的声音。磨岗岭村1组村民了解到有救援人员前来运送物资,自发组织起牵着骡子,前来接运。
“谢谢,辛苦大家啦。”村民边把帐篷搬到骡子背上,边感谢救援队员的到来。
中午,帐篷运到村上后,救援队成员们立即忙着搭建帐篷,村民们纷纷前来一起搭建,“救援队员这么远送帐篷上来已经很辛苦了,我们不能事事都靠别人,得自己多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