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2年8月16日,在塔林军事博物馆,吊车正在从一辆拖车上卸下作为纪念碑安装在纳尔瓦的苏联T-34坦克。 视觉中国 图
当地时间8月16日,爱沙尼亚宣布拆除苏联时期设立的纪念碑,并禁止俄罗斯公民入境。
据路透社8月16日报道,爱沙尼亚本周将对5万多名该国已签发签证的俄罗斯公民关闭边境。爱沙尼亚是第一个采取这种做法的欧盟国家,这将使普通俄罗斯公民更难入境欧盟。雷因萨鲁对此表示,爱沙尼亚政府正在考虑全面关闭爱俄边境。“除个别家庭的人道主义特殊情况,我们将制裁所有目前仍有效的申根签证(持有者)。”
由于欧洲多国领空对俄关闭,许多俄罗斯人通过入境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再持申根签证飞往欧洲其他地区。申根签证允许其持有者在90天内去往26个欧洲国家及无边界管控的申根地区。据报道,每天约有2500名俄罗斯公民入境爱沙尼亚,其中约半数持申根签证。
目前,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捷克也基本停止向俄罗斯公民签发签证。芬兰从9月1日起将向俄罗斯人发放的签证数量减少到原来数量的10%。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8月13日曾发出呼吁,敦促欧盟国家禁止向俄罗斯公民签发签证,以防止欧盟成为俄罗斯富翁的“超市”。泽连斯基也指出,禁发签证的提议不适用于那些反对普京政策且需要帮助的俄罗斯公民。
与此同时,据爱沙尼亚国家广播电视台(ERR)报道,爱沙尼亚8月16日宣布拆除所有苏联时期设立的纪念碑。爱沙尼亚政府表示,这是为了防止人们在俄乌冲突时期看到这些纪念碑而在社会上“引发更多的敌意”。
当日,一辆T-34/85坦克的复制品被爱沙尼亚政府从纳尔瓦的一处纪念碑上撤下,送至200公里外的爱沙尼亚战争博物馆(编者注:T-34是苏联于二战前研发的中型坦克,至二战结束时,主要型号T-34/76和T-34/85坦克的总产量超过了4万辆,是二战中产量最大的坦克)。纳尔瓦是爱沙尼亚的第三大城市,与俄罗斯接壤,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纳尔瓦人口超5万,其中约88%为俄罗斯族。
爱沙尼亚外交部长乌玛斯·雷因萨鲁(Urmas Reinsalu)称,当初苏联建立这样的纪念碑是为了“美化”自身对爱沙尼亚的占领,故其不应该出现在爱沙尼亚的公共场所中。爱沙尼亚总理卡娅·卡拉斯(Kaja Kallas)则表示,她担心俄乌冲突会再次引发纳尔瓦市的紧张局势,“(爱沙尼亚政府)不会让俄罗斯利用历史来影响爱沙尼亚的和平。鉴于纳尔瓦周围的局势,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以确保公共秩序和安全。”
对于爱沙尼亚方面拆除纪念碑的做法,俄总统普京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这些纪念碑是为了缅怀那些把欧洲从法西斯主义手中拯救出来的人,这种做法(拆除纪念碑)令人发指。”
爱沙尼亚在历史上在几个世纪内先后被丹麦、瑞典、德国和俄罗斯统治。1918年,爱沙尼亚宣布独立。1940 年,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兵占领爱沙尼亚,并将其吞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沙尼亚损失了22万人,相当于战前该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有8万人流亡到西方。由于爱沙尼亚曾与德国合作意图恢复独立,因此其在二战后期遭到苏联当局报复。苏军轰炸了塔林和纳尔瓦等城市,造成平民伤亡。苏联在二战后期重新占领爱沙尼亚后还进行了大规模的逮捕和处决。
1991 年,苏联解体,爱沙尼亚重新获得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