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之初,除了对付外敌,皇帝们大多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削掉开国将帅的兵权。有的皇帝做得比较开明和委婉,比如赵匡胤,用相对温和的方法,让将领们和平交权,回家养老,而有的皇帝做得比较暴力,好比朱元璋,用杀戮的方式直接解决问题,一了百了,不留后患。
那么为何赵匡胤能用杯酒释兵权,而朱元璋非要用杀人来解决问题?
一、赵匡胤手段高明,深谋远虑
在我们的印象中,在那次宴会之上,赵匡胤举起酒杯,说了几句冠冕堂皇的话,意思就是让将领们交出军权,回家享清福,将军们随即跪倒拜谢,大家其乐融融完美收场。
事实上,赵匡胤以这种方式解除将军们的兵权,也是颇费心神的。假如将领们不交权,赵匡胤就要考虑第二套解决办法,那就是屠刀,而如果将军们交权,
赵匡胤还要考虑他们的去留问题和养老问题,假如其中有人仍有异心,赵匡胤还要多加提防。
杯酒释兵权要想成功,不仅需要勇气和智慧,还需要威信和魄力,几方面缺一不可,而恰好赵匡胤全部具备。
后汉初年,赵匡胤就在时任后汉枢密使得郭威手下工作,之后后周建立,赵匡胤任职禁军东西班行首,柴荣即位,赵匡胤凭借军功其地位也逐步水涨船高。高平之战中,柴荣御驾亲征,可是还没接触到敌军,部将樊爱能、何徽就率军逃跑,千余士兵直接投降了北汉。
在那次平常至极的宴会之上,赵匡胤说道:“卿等固然,设麾下有欲富贵者,一旦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石守信等人急忙跪下,哭着回答:“请陛下指出一条明路!”为何将领如此听话?那是因为他们心中对赵匡胤有着深深的敬畏,或许下一秒,这些将领就会成为刀下的冤魂。我们只知道赵匡胤举杯喝酒,却不知酒宴之上,赵匡胤也可能暗藏杀手,或许赵匡胤拿起杯子是喝酒,那摔杯可能就要杀人。
赵匡胤常年在军中摸爬滚打,早已深谙统兵之道,对将领们也是了如指掌。赵匡胤不想杀人,所以他用怀柔的方式削掉属下的军权,为何他要这么做,因为赵匡胤清楚,以他的实力,足以震慑手下的将领。
时间不同、环境不同,人也不同,赵匡胤可以成功,不代表别人也能成功,失之毫厘就可能谬以千里。
二、朱元璋根本不信任手下的功臣宿将
朱元璋或许也想过模仿一个杯酒释兵权,但他没有这么做,如果朱元璋真的这么做,没准也可以成功。朱元璋和赵匡胤不同,朱元璋可是白手起家。赵匡胤的老爹赵弘殷是五代时期的大将,骁勇善战,战功赫赫,而朱元璋的老爹只是个普通的百姓。
由此可见,满朝文武已经对朱元璋恐惧到了什么程度,假如朱元璋来个杯酒释兵权,那些官员和将领岂敢不从。朱元璋如果搞杯酒释兵权,成功与否在于朱元璋本人,而并非手下的将军们,之所以他不搞,那是因为他从根上就不信任手下这帮人。
三、朱元璋和赵匡胤的性格差异
正常的家庭造就了正常的赵匡胤,即便在那人吃人的五代,赵匡胤仍然是衣食无忧,那是因为他爹是军中的高级将领,所以赵匡胤在从军之后,也表现的和正常人无异,在他身上经常能看到仁慈的一面,做事不会太过极端。
反观朱元璋,从小就受穷挨饿,被地主剥削,被元朝官员欺负,最后父母兄弟相继饿死,这遭遇也让朱元璋的性格变得暴戾且极端。朱元璋除了马皇后和自己的儿子们,几乎不信任任何人,他滥杀功臣,那是因为他对官员本身就不信任,而且还有极深的怨恨。
性格决定命运,温和的赵匡胤采取的手段也相对温和,加之其高超的驭人手段,杯酒释兵权那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暴戾的朱元璋自然也会用更残酷的手段来对待旁人,所以朱元璋不会采取什么怀柔方式,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