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末期,晋国分为韩、魏、赵三个国家,此时,历史上正式出现战国七雄,中原处于诸侯割据,战乱交加的局面。七侯国中,自然有强弱之分,赵国可说是最弱的,不但其他诸侯国时时刻刻想要消灭他,就连塞外胡人也不时来攻下,最著名的便是“围魏救赵”。
赵国跻身战国七雄,这个位置也许是赵国君主最不愿意坐的位置,因为这个“七雄”把自己变成了肉包子,其它六个诸侯国争先恐后地争先恐后地争先恐后地瓜分。
当赵国竭力挣扎的时候,曾经被灭亡的中山国励精图治,又重新振作起来,并有了一种比赵国更强大的势头,而且中山国的君主们也很有趣,他们自己刚满血复活,就迫不及待地欺压旁边的赵国,在齐国的支持下,隔着隔三差五就来找事做,赵国还真没来得及打,被中山国一干涉,马上分了两块地盘。
赵武灵王的登基,让赵国彻底变了样,赵武灵王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决心改变赵国,就是因为他刚登上王位时的处境非常危险。
这一年,赵武灵王的父亲赵肃侯死了,自然要举行葬礼,邀请其他诸侯国参加。此时此刻,秦,楚,燕,齐,魏却各自打着算盘,这五个诸侯国各出一万兵,潜伏在赵国周围,一旦赵国内部有了可以出兵的借口,那么赵国就瓜分了。
面对这一群不速之客,赵武灵王顿时醒悟,如果自己不强大,被分食是迟早的事,那么如何徐徐图之,使自己的诸侯国强大起来?这两点是赵武灵王在思考如何突破时发现的。
他祖国的狐假虎威。假如说赵国真的弱小到随时可以毁灭,那么相信赵国早就像中山国一样被毁灭了,但就整个历史发展进程而言,到了春秋末期,还能跻身七雄之列,赵国的底子还不容小觑,这就是为什么其他六国都一直在试探,而且没有一个国家敢直接派兵去夺取赵国。
它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强大,必须有经济支撑。当赵武灵王头痛时,旁边的匈奴、胡人又来搅和,也抢了不少东西。看到对方骏马呼啸而过,赵国兵兵无可奈何,这尴尬的一幕却给了赵武灵王灵感觉,他忽然知道该如何让赵国强大吃一惊。
赵武灵王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一支像胡人那样能够骑马、射箭的军队,这样的军队在作战时,与步兵相比,优势明显,而且至少不会被控制在一个地区之内,因此,赵武灵王的第一步行动就是组建骑射先驱。汉族人也是会骑马和射箭的,但是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这两种技能一直是分开的,真正把两者结合起来的,也就是赵武灵王。
由于常年需要骑马以求方便,胡人穿上了裤子,脱下了外衣,上马下马方便了很多,但当时中原人民却不能接受,这就是要去掉祖传下来多少年的规矩啊,这个政策一旦出台,别说百姓,连赵武灵王的叔父也不能接受。
赵武灵王也没有发飙,而是亲自上门劝导叔父,恩威并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这些王公贵族成了赵武灵王改朝换代的代言人,一马当先,一路顺风,走上了第二步强国之路。
经过这一系列的行动,赵国在七雄中排名上升很快,但好景不长,赵武灵王也失去了斗志。五岁登基为赵王的赵武灵王,竟然自己为自己办理了退休手续,而且在退休前他还做了一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废掉长子章,改立幼子,即赵惠文王。
后来因赵惠文王不肯出兵就楚,又将赵国分成两部分,由长子章代行,另一部分交给赵惠文王。这样的行径,在赵国内部引起了严重的骚动,两个儿子为了各自的江山开始厮杀,而赵武灵王却成了这场血腥屠杀的牺牲品,以致于最后都没有时间把自己灭秦的雄心壮志说出来。赵武灵王死后,赵国开始衰落,曾经一度强盛的赵国也随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