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在市救助管理站,县公安局城西派出所民警将崭新的户口簿送到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手中,并一一为17名滞留在我县的流浪人员集中办理居民身份证信息采集。他们告别了“无名氏”身份,成为分宜县新市民,拥有共同的姓氏——“刘”。
民警上门为流浪人员拍照办证
今年8月,市救助管理站向县公安局城西派出所求助,希望民警帮助市救助管理站里的17名流浪乞讨人员寻亲落户。民警经过了解得知,这些受助人员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精神问题和肢体残疾,不能表述自己的真实身份,无法与亲属取得联系,也无法取得合法身份信息,长期滞留在市救助管理站。
没有身份信息,也就没有户口,不能办理医保等。据悉,17名流浪乞讨人员中最早的从2012年就开始滞留救助管理站,年龄最大的66岁,多数年迈的流浪人员需要治疗疾病或者护理身体,但是身份不明让他们无法享受相关的医疗、救助等政策。为此,县公安局城西派出所民警积极与民政部门对接,采集受助的17名长期滞留人员有关信息,试图通过公安系统开展身份信息核查和寻亲工作,仍无法查明他们的身份信息。
据悉,2020年3月,民政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将“集中开展落户安置行动”作为六项重要任务之一。为落实国家关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相关规定要求,分宜县公安局人口大队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逐个解决。
图为县公安局城西派出所民警上门为流浪人拍照采集身份证信息
民警对拟落户安置人员信息进行梳理,从笔录询问、材料申报、身份调查、建档立卷等环节入手,为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办理落户手续。经过多日的奔走和努力,17名流浪乞讨人员顺利落户。据了解,这17名受助人员共同取“流”的谐音“刘”为姓氏。目前,他们都已落户,将与我县其他居民一起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
民警上门送证,将崭新的户口簿送到了流浪人员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