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净宇
景颇小伙的长刀锃亮,亮得像高黎贡山的雪峰;长刀起伏,似逶迤天际的大山。景颇姑娘的手帕鲜红,红得像端丽江边的扶桑;彩帕婉转,如回旋奔腾的大江……
你见过目瑙纵歌吗?这是2012的目瑙纵歌:太阳下竖起了“目瑙示栋”,“目瑙示栋”旁走来了领舞的“瑙双”。景颇小伙的长刀锃亮,亮得像高黎贡山的雪峰;长刀起伏,似逶迤天际的大山。景颇姑娘的手帕鲜红,红得像端丽江边的扶桑;彩帕婉转,如回旋奔腾的大江……
你听过目瑙纵歌吗?这是2012的目瑙纵歌:人海中挺起了“目瑙示栋”,“目瑙示栋”下响起了古老的“哦然”。吐良、银泡、铓锣、木鼓、象脚鼓,声声激越,如怒江澎湃不息的涛声。长歌、跺脚、舞刀、呐喊、鞭炮,声声惊撼,如横断山晴空乍起的风雷……
这场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万人狂舞,雄浑热烈而又井然有序。单行的舞队如长蛇曲行,似巨龙盘旋,只有相会,绝不交错,永不纠结。景颇人和载瓦人在这里相会,载瓦人和浪速人在这里相会,浪速人和茶山人在这里相会;中国边民和缅甸边民在这里相会;系英雄结的景颇小伙和戴红羊毛包头的景颇姑娘在这里相会;景颇姑娘和打着花伞的傣家姑娘在这里相会,傣家姑娘和头戴鲜花的阿昌姑娘在这里相会,阿昌姑娘和系着彩色腰箍的德昂姑娘在这里相会,德昂姑娘和头戴“欧勒”帽的傈僳姑娘在这里相会,傈僳姑娘和身穿旗袍的汉族姑娘在这里相会……
目瑙纵歌神奇的舞路就绘在“目瑙示栋”上,有盘旋的曲线“森国”,有层叠的蕨形“格顺木记”和菱形“格旺”。目瑙纵歌进入高潮,景颇巫师“董萨”走到目瑙 示栋前,用古老的声调念诵景颇创世史诗《目瑙斋瓦》,念诵景颇族的发源地——一个叫“日月山”的秘一样的地方。在“目瑙示栋”上,它的标志是一个太阳,还有一个月亮。传说景颇族先民曾经把自己的历史写在牛皮上,后来在艰难的迁徙途中迷了路,所有的食物都吃光了,生死存亡之际,只好把写着文字的牛皮煮着吃了。如今要了解景颇历史和文化,全靠“董萨”闭着眼睛念诵那些吃进肚子里的文字,全靠目瑙示栋上那些神秘的图案和目瑙纵歌中那些神秘的舞蹈。
多年前,一个景颇男孩牵着阿公的手站在神秘的“目瑙示栋”下。阿公对男孩说,景颇人是太阳的子孙,景颇人是最早开盐矿的人,老家在北方寒冷的“天然平顶山”大草原,“木拽省腊崩”的日月山是景颇人的发祥地,阿公阿祖为了寻找水清草绿、好吃好在的地方,挎着长刀,吆着牛羊,追着南飞的大雁,沿着奔腾的大江,辗转迂回,历尽艰辛,迁徙万里,终于来到德宏。后来阿祖死了,巫师唱着古调送魂,撵出一串地名:贡山、木里、贡嘎山、康定、泸定、马尔康、格刀、邦达、八宿、囊谦、茶卡、日月山,要把亡魂送回遥远的北方老家(《景颇寻根》)。景颇男孩仰望着景颇族的图腾——“目瑙示栋”,仰望着神秘的“森国”、“格顺木记”和“格旺”,下决心要找到景颇人的老家,找到景颇人的根。多少年后,这个景颇男孩长大了,他和一群志同道合者组成考察队,4年里几次北上青藏高原、西进缅甸北部,沿着景颇族巫师世代口耳相传的“送魂路”,行程10万公里,解开了景颇族发源地之秘。他们的考察证明,景颇族和 在两千多年前,这些民族的先民就从青海河湟一带南迁,经玉树、囊谦、昌都、邦达进入怒江两岸,经过数千年的融合、分 流,形成了今天的景颇、阿昌、怒族、独龙、纳西、傈僳、彝族等民族。青海的日月山是景颇的发祥之地,茶卡的大盐湖是景颇的成名之地。“目瑙示栋”描绘下的正是他们的迁徙路线,七彩服饰绣上的正是他们曲折的历程,《目瑙斋瓦》和送魂曲歌唱的正是他们的英雄故事,目瑙纵歌的“哦然”调也得到了印证:青藏高原是景颇人发源的地方,这里有九条江分出九座山,流淌着波涛翻滚的伊洛瓦底江,奔腾在峡谷中的怒江,还有的乃、都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