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点油灯如何防止油烟
以动物油脂作为燃料,最大的困扰恐怕就是油烟了。古人总不可能给每盏灯都加装一个抽油烟机,不过,办法总是有的。
古人的办法是,在灯上加一个管道,将油烟引入装水的容器中。油烟溶入水中之后,就不会四处乱跑。大名鼎鼎的长信宫灯,用的就是这种方法。那个造型精美的宫人,其实就是装水的容器,提灯的手则是油烟行走的管道。
除了管住油烟,类似长信宫灯这样的“保洁灯”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设计。它们的灯装在一个可以转动、留有开口的灯罩里。这样一来,既能挡住风,又能通过调节开口来控制灯光照射的角度,一举多得。
古人如何改善光照范围
在生活中,古人发现将油灯放高些,能增加光照的范围。于是,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在“高”上面想办法。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加高灯架,比如连枝灯。
连枝灯,就是长得像树枝一样的灯架,一般放在地上,类似今天的落地灯。连枝灯的中间是一根长杆,顶端放置一盏主灯;主杆周围又伸出若干分支,分别放置一盏小灯。这种设计,不但让灯变高,还能增加照明的强度,可谓一箭双雕。不仅有“落地灯”,古人还发明出吊灯。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东汉人形铜吊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东汉人形铜吊灯由灯盘、捧灯铜人和可脱卸悬链3个部分组成。捧灯铜人可是内有乾坤。它其实是一个中空的储油箱。点灯之后,灯盘中用动物油脂制成的烛膏开始熔化,由此产生的多余的灯油会流入铜人体内,而不是满溢出来。铜人的肚子上还有一扇小门,专门用来释放多余的油脂。是不是既好看又实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