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当你置身分宜大地,满眼都是郁郁葱葱,好一派绿色生态骄美景象:分宜县国土面积仅有208.35万亩,但林地面积却达到了138.66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5.76%,活立木蓄积量644万立方米;这里森林食品、高产油茶、中药材产业、森林康养蓬勃发展,林下经济产值达到3.2亿元,成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新引擎;这里森林资源发展与保护措施得力,森林资源安然无恙……分宜县拥有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试点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省县级松材线虫病防控目标考核优胜单位、全省森林防灭火先进单位、全省天然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桂冠。这是该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全面推进“林长制”的结果。
压实责任 “山大王”套上“紧箍儿”
全省推行“林长制”工作以来,分宜县高度重视,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给各级林长套上“紧箍儿”,压实责任,有力推动“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
该县大力构建“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体系。按照“党政同责,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队伍。同时,由政府购买服务,配备一支150人的护林员队伍,让山山有“大王”,块块有“卫士”。实行行政区域同网格管理和山林权属管理相结合,划分林长和护林员责任区域,明确各级林长和护林员对责任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责任区域、责任面积。该县还对流转山、插花山的责任进行落实,规定流转山场以林地经营者管理为主,属地管理为辅;插花山以属地管理为主,林权所有者管理为辅。同时,按照网格化、信息化、规范化运行要求,将全县138.66万亩林地面积划为150个网格,实行“林长+护林员+监管员”的“一长两员”管理,真正做到责任划分不留空白,责任落实无缝对接。
为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工作责任,该县建立健全了“林长制”县级会议、“林长制”信息通报和“林长制”督办等多项制度。各级林长对自己负责的区域经常性进行巡查督查。强化工作考核,出台“林长制”考核办法,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评结果纳入各地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流域生态补偿考核考评范畴,严格奖惩。今年以来,签发总林长令2次,各级林长不定期巡林达1350余人次,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33个,切实做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目标引领 “三绿工程”扮靓美丽青山
该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充分发挥“林长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特有作用,扎实推进林业增绿、管绿、护绿工程,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增量、推进森林资源灾害减量、提升森林资源质量,让山头地块成为健康美丽的森林宝藏。
实施“增绿”工程,提高森林资源增量。给林长下达三年森林覆盖率、活立木储积、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市级以上公益林面积工作目标任务,纳入考核问责,强化造林绿化责任,推动做到见荒插绿、见地增绿、应绿尽绿。实施“管绿”工程,保障森林资源质量。落实管绿责任,出台一系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及完善“林长制”的工作制度,织密管理网。实施“护绿”工程,扼制森林资源减量。通过强化责任、划出红线、源头管控、加大打击等多项措施,为全县森林资源保护戴上了“安全帽”。
提质增效 绿色经济为乡村振兴助跑
该县在全面落实“林长制”的实践中,把“用绿”“增收”作为各级林长的重要职责,各级林长积极搞调研、谋思路、想办法,不断探索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效结合,做好“用绿”助发展增收文章,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喜结连理,“用绿”成效明显,为实现乡村振兴加油助跑。
该县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结合本县气候、土壤、森林资源实际,重点抓好针对中药材、森林食品、高产油茶出台的高产油茶、中药材种植财政补贴政策落实,全县高产油茶发展到7万余亩、森林药材种植达5.2万余亩。同时,通过森林品牌创建,推动县域旅游,助推当地增收。目前,全县已建成国家“森林乡村”8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乡村森林公园7个、省级“森林乡村”8个,申报“江西省重要湿地”1处。通过“森林”品牌创建带动了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文化旅游品牌的创建,也为当地增收储备潜能。
该县还十分重视科技在林业产业和林业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出博士团培养土专家、土专家带动农户的“博士团+土专家”乡村振兴新模式。驻扎该县的亚林中心隶属于中国林科院,有一批在育苗、管理和苗木销售,中药材种植、甜茶种植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经验和渠道优势的专家团队。通过积极引导亚林中心将资源、技术优势与本县传统油茶种植、中药材种植、甜茶种植、苎麻种植相结合,组建高产油茶、中药材、木姜叶柯、苎麻产业等4个博士工作室,博士团成员26人,成功结对培育10名土专家,帮助他们在技术、管理、销售水平上进行提升。2021年,仅高产油茶一项种植苗木面积达850亩,销售苗木4020万株,销售额达27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