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十年奋进 书写高质量发展“南昌答卷”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过去十年,是江西南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四个千亿级台阶、新增人口超百万、建成区面积增长58.82%的历史新跨越。

华灯初上,灿若星河,“一江两岸”繁华绽放,英雄城儿女用36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谱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交上了一份非凡答卷。

这十年,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地区生产总值达6650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咬定率先“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勇毅前行、加压奋进,迈出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铿锵步伐。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十年来,南昌市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650亿元,十年年均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84.83亿元,十年年均增长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攀升,2021年达到104788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达到高收入国家(地区)水平。

发展动能持续积蓄。南昌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1.9%。立足“4+4+X”新型产业体系,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新型材料两个千亿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12年增长13.4倍,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全部迈入“千亿”行列。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超2500亿元,占GDP比重超40%。

发展空间有力拓展。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2021年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排名全省第一。2021年全市进出口总值实现1293.56亿元,十年年均增长10.6%。目前,南昌市国际友好(交流)城市总数40个,其中国际友好城市17个,友好交流城市23个,遍布世界五大洲,国际友好城市数量排全省第一,中部省会城市第二。

这十年,开放发展纵深推进

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

南昌作为共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四大开放门户之首,坚持全方位提升开放能级,着力打造新时代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开放格局日趋完善。先后引进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福特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高精尖”项目落户,为打造千亿产业注入源头活水。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对接合作,与广东七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横协同、纵深化”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开放效能日益凸显。高新区光电,青山湖区针纺,进贤县医疗器械,小蓝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4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先后获批。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参与28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出口总量突破百亿美元,达到了102.97亿美元,在全国百强外贸城市中排名第34位;2021年实现贸易顺差501.8亿元,电子信息、汽车等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值的60.6%,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江西南昌:十年奋进 书写高质量发展“南昌答卷”

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

开放平台日渐完备。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跨入千万级旅客吞吐量枢纽机场行列,先后开通了南昌至厦门、深圳、宁波、福州等铁海联运线路,实现中欧(南昌—莫斯科)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构建了纵贯欧亚大陆的陆海空国际物流体系。南昌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中国(南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高效运营,南昌国际陆港成功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南昌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全面构建。

这十年,创新发展动力澎湃

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7700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全力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市制造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总量实力”快速壮大。实施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由2012年的3864.6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翻倍增长至2021年的7723.86亿元。园区经济规模持续增长,高新区成为全省唯一园区总收入突破6000亿元、工业营收突破3000亿元的开发区,在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连续七年进位赶超,2021年跃升至第24位。

“质量能级”显著提升。实施“链长制”,围绕主导产业制定“一产一策”,培育形成千亿级产业2个,准千亿级产业2个。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由2012年的177.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至2021年的1734.5亿元,年均增速近30%,移动智能终端年产量超过1亿台。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年产整车近40万辆,占全省比重90%以上。航空产业已形成覆盖制造、科研、配套、运营、客改货等领域的通航产业体系。

生物医药产业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50.6亿元,约占全省四分之一。十年累计推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1500个,百亿企业12户,江铃集团营收突破千亿元。

江西南昌:十年奋进 书写高质量发展“南昌答卷”

光电产业蓬勃发展

“智造数转”有力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96家、96家,培育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13家。硅衬底蓝光LED技术、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分别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南昌抢抓数字经济风口,VR及相关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元宇宙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全市累计开通5G基站15492个,成功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这十年,共享发展硕果丰盈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447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坚决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群众获得感更强了。市民的腰包越来越鼓,2021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0447元、22913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8.8%、10%。市民的日子越来越美,城市老城更新、新城提质,建成区面积增长约58.82%;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28.6公里;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一时美”向“持久美”,“局部美”向“全部美”转变。

江西南昌:十年奋进 书写高质量发展“南昌答卷”

九龙湖湿地公园

群众幸福感更足了。就业岗位方面,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9.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5.6万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上学座位方面,提前2年通过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7%。托幼园位方面,新增普惠制托幼园位17.43万个,公办园在园人数占比由10.01%提升至53.1%。医疗床位方面,全市千人床位数7.2张、医师数3人、护士数4.1人。养老点位方面,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达到1735家,全国农村养老服务推进会在南昌召开。停车车位方面,推行城市智慧停车,2016年以来新增公共停车地面泊位13.49万个。如厕蹲位方面,累计新建公厕937座、改造公厕301座,打造了10分钟步行如厕圈。

群众安全感更高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大病保险参保水平逐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运行,参保率达95%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统一,保障标准达到每月855元,位居全省第一、中部省会城市前列。社会保障兜底网更加牢固有力,城乡低保对象、特殊困难人群、低收入家庭等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这十年,善治底色更加亮丽

公众安全感指数攀升至98.23%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创新实践了“昌治久安”工作体系,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公众安全感指数从2012年的93.24%持续攀升到2021年的98.23%,连续8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考评优秀设区市。

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建立各职能部门平安建设权责清单,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平安建设责任状,建立结对帮扶长效共治机制,常态化推动200余家企事业单位与平安建设基础薄弱村进行“结对”,帮助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推动“三有”协商走深走实,建立西湖区幸福圆桌会等协商议事平台1331个,参与协商30万余人次,群众参与质效大幅提升。

治理平台更加坚实。全市建成并运行四级综治中心2138个,大力推行“一张网”治理,全市划分9091个社会治理网格,1.1万余名网格员、32.8万余名平安志愿者沉到网格、编入网格、干在网格,将绝大多数安全隐患和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研发推出南昌社会治理APP,实时受理和处置群众投诉问题,APP自运行以来,共解决群众各类民生民安诉求64.7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8.58%。

治理方式更加高效。实施“洪城红”党建引领工程,全市共建成“红色驿站”274个、“1+5+X”邻里中心264个、党性教育基地951个、党群服务中心2000余个,“红色治理”品牌影响力初显。推动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关口前移,按照一县区一品牌打造“一站式”专业性行业性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实现化解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2021年南昌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91.9%。创新研发市域社会治理应用平台,大力推广“昌通码”,南昌市“数据赋能、智慧战疫”做法在全国作经验介绍。高质量建成智慧平安小区1865个,“雪亮工程”视频探头达13万余个,人民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

这十年,红色血脉奔流不息

着力构建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链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江西,看望慰问革命老区群众,要求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南昌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立足红色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做好“整合”文章。着力构建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链条,先后出台了《南昌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南昌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实施革命文物保护、陈列展览提升等重点文化工程,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小平小道陈列馆等红色教育资源串点连线成片,形成了立体式的发展格局。

做好“赋能”文章。充分运用声光电、AR、VR、现代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动态化、体验型红色展馆,让“参观者”变身“现场目击者”,极大提升红色文化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做好“推介”文章。成功举办南昌国际军乐节等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先后创作推出电影《建军大业》《邓小平小道》、歌曲《光荣啊!南昌》等广受好评的红色文艺精品。深入开展“红色故事百人团”“红色宣讲进基层”等红色主题宣讲活动,有序推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关联业态深度融合,南昌红色基因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8-29 15:25:21
下一篇 2022-08-29 15:50:1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