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昌3月9日电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魏洪义建议,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议加强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工作。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积极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集成应用,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快速。“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国20个省市开展了主要农产品大数据的试点,在4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电商精准扶贫试点,全国1/3的行政村(约20.4万个村)建立了益农信息社,通过数据融合,为农业保险、期货、农业信贷等金融业提供更为精准的农业数据的信息服务。
魏洪义说,虽然我国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相比其他行业,农业信息化仍是短板。
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基层部门缺乏对智慧农业生产领域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建设智慧农业的工作紧迫感,目前各级部门尚未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度,从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高度重视智慧农业的规划、建设和发展。
二是由于当前通信网络和信息化装备使用成本较高,对于县乡基层单位,特别是相关农业经营主体,如果要实现智慧农业生产,也同样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购置各类农业传感器与射频识别,以及机器视觉、空间感知、信息传输等设备,才有可能将其调入转化为数字信息。
三是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总体仍然薄弱。尤其是山地和丘陵为主的地区,农用土地种养植规模偏小,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单体规模较小;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滞后,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先进制造业、服务业。
魏洪义建议,各级政府要制定各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区域智慧农业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统筹各类资源,支持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农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按设区市和农业行业,分类遴选、择优支持入选为农业物联网示范企业建立其智慧农业生产基地。参照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社会参与机制,制定“创新智慧农业社会参与机制实施方案”,采取“每个企业定点帮扶一个乡村、建设一个智慧农业基地”的形式,多渠道筹措帮扶资源,创新帮扶形式。
魏洪义还建议,制定和完善智慧农业生产领域的相关法规和标准,聚集智慧农业生产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试点推进县级数字居民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