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蛉是一种捕食性昆虫,属于昆虫纲脉翅目。世界上已知的有86属1350种。据调查,我国有记录的有15属近100种,分布在我国的南北方。草蛉能有效捕食许多重要的农业害虫,因此人们广泛开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杀灭害虫的工作。
草蛉的成虫羽化后,必须补充营养方可产卵,主要取食花粉、花蜜和多种虫卵。人工饲养时,若食料不足,或密度过大时,成虫有取食自产卵的习性,在饥饿时大草蛉成虫会咬食同种其他成虫。草蛉的产卵前期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大草蛉一般为8 ~ 10d,中华草蛉为4 ~ 6d,普通草蛉为5 ~ 7 d,松氏通草蛉为7 ~ 8d。 成虫寿命长,大草蛉一般30~ 45d,越冬代成虫有的可达88d 之久,中华草蛉30~35 d,普通草蛉25~ 30d,松氏通草蛉28 ~ 39 d。成虫的产卵量因种类不同而异,据室内饲养观察大草蛉产卵量最高,中华草蛉和松氏通草蛉次之,普通草蛉最少。成虫有趋光性和趋青性。
草蛉是益虫还是害虫?
草蛉是益虫。因为它可以消灭农田里的一些害虫。曾经就有在棉田中投放草蛉的案例,用来防治棉铃虫,仅仅3-4天就使棉铃虫的幼虫减少了80%,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它属于益虫。
夏天,人们在田间漫步时,常可看到一类有着绿色而柔软的身体,长着四个大而透明的翅膀的昆虫,缓慢地飞翔于空中,这就是著名的灭虫能手——草蛉。草蛉是一类捕食性昆虫,属于昆虫纲的脉翅目。在全世界已知有86属共1350种,据调查我国有记载的就有15属约近百种,它们分布在我国南北各地。由于草蛉能够有效而大量地捕食多种重要的农业害虫,所以人们广泛地开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消灭害虫的工作。例如河北省某果园, 1975年开始试验用中华草蛉防治果树红蜘蛛为害,几年来一直坚持不断地进行室内人工饲养和野外释放工作,至1977年就将防治面积扩大到100亩。通过释放草蛉卵,有效地控制了果树红蜘蛛的为害,不但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节省了开支和劳力,而且提高了防治效果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草蛉不但适于在野外进行人工释放,就是在温室和暖棚内,它们同样有着明显的治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