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时间跨度七八十年的故事,主人翁是作者的母亲秋园。
她家最初在洛阳开药店,父亲医术高明,生活无忧,读了几年书。旧社会女子可以被送去读书,应是家境殷实才行。后来她嫁给了部队的一名军官,
军官随着部队,迁去南京。军官的湖南家乡有个80多岁眼瞎的老父亲,他割舍不下,所以中途在武汉下船去看老父亲。这一去,一直到最后,也没有回成部队,也开始了与原本设定的不一样的人生。在社会的最底层摸爬滚打,艰难度日。
书中详实地描述着当时各种各样的小人物,但是都是轻轻带过。这些人的生活,也许都不需要太多词语,却完全能让人看到他们的苦痛,艰辛和无奈。这样的人我其实小时候在老家是有接触的,他们天不亮就起来忙碌,天黑才回家休息。一个村里总有一两个或者脑子不好,或者好吃懒做,一身肮脏的赖皮。而书中的背景是饥荒岁月,活脱脱地饿死了好多人的岁月。湖南那时候的饥荒尤为严重,有很多湖南人往江西讨生活。但是各村各户都是不太能容纳外来人口的,因此,现在一些矿山,林场这样的一些企业性质的地方就容纳了很多以前外省逃荒者。
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我的爷爷奶奶辈,他们那个年代里,无声的喜悲。我更懂得外婆在看到我打扫卫生扔一些衣物被褥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好可惜咯!在过去,这是再好不过的XX”。我总是不以为然。这本书带着我去看了眼外婆奶奶他们从小到大的生存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物质环境。让我更加明白祖父辈不易。
说回这本书,这本书作者总是花许多的文笔来描述山野间四季更迭的景象,让人心口略微松快点。书中的每一个人都积极生活,或本能式,或信仰式,或积极式。所有的恩怨情仇,都一起在一口锅里煎煮着。
我们也不必窃喜,觉得自己现在物资丰富,似乎比他们过的好。
前几天我在一个不算热门的公众号上看的作者说,现在的社会,物质越来越过剩,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宽容、和爱越来越少。我深以为然。
书中秋园的丈夫当过几年乡长,他善良的对待每一个人。连来他家偷窃的贼都给了他30斤米,一块腊肉一条咸鱼,叮嘱他回家好好过年。
后来这个贼不再偷,做起了游走小贩。文革秋园家遭难,但凡被他们真诚对待的人都想法设法地接济他们。那个贼更是给他们送来了赖以生存的粮食。这些事,让人从心里觉得暖暖的。这些暖流散逸开来,给人许多力量。
人和人之间的真实真诚,而今的社会,是回不去了的。
秋园一生,早年丧女,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历经了一桩桩巨大的悲痛打击。但是无论是何境地,她都用她的巧手,把孩子和自己收拾妥当。连老了也是个干净娴雅的老太太。也许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悲痛遍地都是。一个人的生命脆弱却又很坚韧。
合上书,我觉得我和祖辈拉近了许多。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