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2日消息(总台记者白杰戈 葛修远 尧遥)本周,在湖南天门山举行的自行车挑战赛上,一名女选手坠崖身亡,引发关注,目前事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有国内自行车赛事的安全主管介绍,下坡路段的危险性更大,通常需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专家提醒,体育项目越来越专业化,赛事组织和风险管理的专业化也要跟上。
湖南天门山“天路”自行车挑战赛选手坠崖事件过去三天多,属地张家界市相关部门表示,赛事主管部门与遇难选手家属保持沟通,调查工作还在开展,目前没有结论,也没有进展对外发布。
事发在8月8日中午12点左右,官方通报称,第十届“天路”自行车挑战赛结束后,参赛骑手贺某骑行返程途中,在下山公路一弯道处不幸发生意外跌落,经抢救无效死亡。
有媒体引述参加这次比赛的选手介绍,天门山路况险、坡陡弯多,比赛按不同组别,分组统一发车,下山由选手自行安排,“组委会有提醒大家下山注意安全,也在一些路段安排了志愿者。”
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体育赛事安全性的关注。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赛事安全主管汪宪忠告诉记者,通常来说,下坡路段的风险更大,也是赛前安全保障工作的重点,“像环湖赛最大的特点就是这种山地爬坡的路段比较多,同时平均海拔又很高,也是一个难点。上山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尤其是自行车选手在下山的下坡过程当中,有时候几十公里的道路落差会达到1000多米,坡度是非常陡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下山如何保证选手安全,就要提前做很多系统工作,包括路面上交通部门的保障,要提前可能几个月就有方案拿出来,哪些危险的地段要设置硬隔离、哪些地方要做软防护、哪些地方要安排人员提醒,还有一些地方可能要把路段进行安全性改造等,这是提前做的工作。有时候会沿途在草原上遇到放牧的牛群、羊群,这些也要提前通知下去,让牧民稍微离赛道远一些。”
汪宪忠举例说,某些赛段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只要存在安全风险,就需要在赛前完成改造,“去年在乐都到互助的扎碾公路,‘最美赛道’,在赛前设计线路的时候,感觉到赛道非常有特色,景色非常美,而且从竞赛的角度来说,难度也非常适合这个赛事。但是我们在线路上发现有一段高架桥是几十米的高度,相当于是个悬崖,护栏的高度在一米三四、一米四五的样子,如果是运动员骑着自行车撞到护栏上去,自行车留着,可能人就下去了,这个怎么办?我们当时就跟交通部门研究方案,也跑了好几次,最后研究出一个合理的方案,一方面便于实施,一方面又是绝对安全的,摆了一些保护的东西,确保了赛事的安全。”
汪宪忠介绍,除了赛前准备,比赛过程中也要在危险路段通过旗帜、哨声等方式,为参赛选手做好提示和引导。作为国内举办时间最久、海拔最高、难度最大的公路自行车赛事,环湖赛也吸引业余选手参与。汪宪忠介绍,业余选手的安全问题有特别考量。
汪宪忠说:“业余的(选手)我们首先考虑是赛段的设置,比如说我们尽量不给他们设置下山的赛段,只是上山到山顶就结束了。因为业余选手里面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确实也有好的,有些又是初学者。而初学者的装备可能又非常专业,像穿锁鞋,就是自行车的脚踏和运动员的脚上有一个锁扣,这个是专业运动员使用的,现在很多业余车手都在用,但是用得不熟练,遇到问题以后,很难及时从卡扣里面脱出来,这就会造成一个很大的危险。所以我们在设置赛段的时候就尽量是平路或者上坡,这样能够避免那种紧急情况发生。”
公众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并不只限于自行车比赛。有马拉松爱好者告诉记者,因为城市里的路跑相对单调,近年来更多参与越野赛。但从比赛地环境气候、主办方资质等都要更加仔细地考量,也要在日常训练、装备补给甚至急救技能上提前做好功课。他说:“一定要在日常训练过程当中,把各种突发状况都能考虑进来,尽可能去做一个周全的准备。在参加比赛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带齐带全符合组委会要求标准的强制装备,这个也是在我们之前的比赛过程当中出现一些意外状况的时候一个血的教训。还有一个,在城市赛道,我们的安全和医疗保障是比较齐全的,但是到了野外之后,这些因素就更加不可控了。我参加了一个急救课程,有很多在野外环境应急状况的处置,这样其实不仅能够帮自己,在紧急状况下还可以帮别人。”
曾经在北京奥运会和冬奥会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专家丁伯成认为,公众参与的体育项目越来越专业化,赛事组织工作也应当更专业、更细致,“做马拉松有马拉松赛事的安全隐患,做越野赛跑、自行车比赛、游泳比赛(公开水域)……安全(风险)因素都是不一样的。还是要适当聘请一些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士,对赛事安全方面或者风险管理方面做一些比较专业的评估,提出一些好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