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减量增质”有“心思”,提升教研水平打造高效课堂,丰富类别让课后服务更有趣……当前,全省各中小学均已开学。记者发现,步入新学期,各学校涌现出了更多“新招、妙招、实招”,以持续巩固提高“双减”实效。
减量增质,作业设计“活起来”
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定期开展作业设计研讨教研活动;同年级进行统一作业设计,统一书面印发;根据作业难度明确“分层作业设计”,供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今年春季开学,新田县芙蓉学校将作业设计得更细化了。
让作业“瘦身”,并赋予其新内涵。新学期,省内不少学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为作业设计“定规矩、出新招”。
每天做韵律操及国学武术操各10分钟、阅读30分钟、为家长做一件贴心的事等为“必做作业”;自制冬奥会主题手抄报、与家长交流一次心理感受等为“选做作业”。2月25日,武冈市光明小学制定了首份“光明学子周末小实践作业”,广泛融合运动、悦读、亲子活动,这也是该校在本学期的重点工作。
“第一次挑战‘花样’手抄报,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提高了英语水平。”寒假期间,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左家塘学校2103班学生詹雅灵制作了一幅全英文版“新春手抄报”。“进入新学期,真希望这样的作业老师能多布置一些!”她说。
语文组提倡原创作业,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探索将古诗与流行歌曲结合;化学组删除超纲题,尝试将知识点改编成有节奏的歌曲;历史组初一备课组更是打算带领学生模仿制作青铜器、铁制农具……本学期,长沙市稻田中学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卓越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各种新的“可能”。“大家共同思考,出谋划策,希望新举措能换来新成果!”该校历史教师邹果成满怀期待。
优化手段,校内教学“提质量”
作业减量,教学提质,才是“双减”的真正目的。不少学校纷纷行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打造“趣”课堂、推行智慧课堂,成为湖南师大附中双语实验学校本学期继续深耕的方向。该校明确,要构建课堂的生趣,持续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其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继续推进智慧教育,打造以多媒体教学工具为载体的“智慧课堂”,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等信息化手段,确保课堂提质,让“双减”政策走深走实。
“强师资,向40分钟要质量!”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小学校长刘志荣表示,新学期,学校将继续抓好新教师培训工作,确保新教师能顺利、快速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并做细做实课堂常规检查考核,让师资队伍强起来。
“学校里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家庭教育乏力,我们深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湖南师大附属涟源三一学校常务副校长姜建平告诉记者,本学期,学校将督促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学环节做足做精,通过行政听课、常规督导等,促使全体教师自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深入落实‘双减’,需要遵从教育规律,把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未来,各校可充分挖掘自身特色,进一步体现学校在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主阵地’作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主任叶波建议。
丰富类别,课后服务“有花样”
“每天下午我们都在合唱团排练室练习,本学期我还参与了美术社团,课后生活更丰富了!”2月24日下午,桑植县思源实验学校学生庹诗宁按惯例来到音乐教室排练歌曲。本学期,学校的社团已增至30多个,孩子们的课后时光更充盈。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课后服务”俨然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新课堂”。
在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本学期该校致力于进一步壮大课后服务“家底”。课后服务的第一节课,为基础课程,包括完成书面家庭作业、阅读、复习等。开设“书法课”作为普及课程,通过聘请专业书法教师,辅导学生的书法能力。此外,学校还开设了机器人、无人机、3D建模等多项科技特色课程。“较为完整的‘基础+普及+特色’课程体系,深受家长与孩子的欢迎。”该校校长肖慧表示。
多给低年级孩子讲故事、读故事,重在习惯培养;为中年级学生追加如足球、篮球、阅读等素养课,供其自主选择;高年级加强对美术、音乐、道德、科技等科目的侧重;初中则实行“走班、分层”式课后服务,供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平江县将军希望学校本学期课后服务有了一本更明晰的“台账”。
“孩子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既能消化知识,又能学到扎实的特长技能,我们感到省心、开心!”2月23日傍晚,张家界天门小学外,前来接孩子放学的田华女士说,“双减”政策也引导着家长将更多目光聚焦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长沙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郭子峰看来,步入新学期,各地各校积极作为,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待新挑战与机遇。“‘双减’政策势必会进一步要求学校着眼于高效课堂的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且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密切合作与联动。久久为功,这将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