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1991年一个飘雪的早晨,我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八一牧场一个普通农家。少年时,虽然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是种地,但父母心疼我,总不让我下地干活,只肯让我放家里的十几只羊,于是每年暑假,我就成了小小的牧羊女。我总是带上一本书,一边放羊一边坐在草地上阅读,天高云淡,草青羊肥,惠风和畅,怡然自得。
有一次,当我意犹未尽地从书中抬起头,却发现眼前连一只羊也没有了!吓得我赶紧满山遍野地找,等到我终于放弃希望,垂头丧气地回家准备挨骂时,却发现羊儿们早就自己回家了!妈妈笑着对我说,“看书看得连羊丢了都不知道!”
我度过了整个童年的八一牧场中心校
2009年,我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法学系,2013年,成为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七年的法学教育让我遇到了许多虚怀若谷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让我在吸收知识的同时,树立了对法治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
曙色微熹半窗红,斯人已在院楼中。
栅旁恭待千人涌,庭里裁纷万户同。
晨定春秋午盏冷,夕成案卷晚晴空。
殷勤问法平章事,耿耿初心道为公!
2017年10月,我走进了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中级人民法院,上面这首小诗,正是近一年来我对法院工作的整体印象。
兴安盟中级人民法院
从牧羊女到法大研究生,总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回来?”我总是笑而不语。我选择回到内蒙古兴安盟,回到这片宁静安详却尚不发达的土地——这里是我的故乡,我的归宿,我坚信这里也是实现我的价值,践行我的信念最理想的平台。
在兴安盟中院,我见证了干警们起早贪黑深入草原到牧民家里执行,也被女法官们心灵手巧的剪纸作品钉住了脚步;我切身感受到了审判工作的繁琐和复杂,也被法官开庭开到晚上十点的忙碌所震撼。无论是晨曦微露,还是晓月中天,无论是汗水湿透了脊背,还是霜雪挂上了睫毛,这些可爱可敬的法官们嘴上不说热爱、不说信仰,却早已把对审判工作的热爱和信仰化入了自己朝朝暮暮的工作中,写进了一个又一个个裁判文书里,为我这样的法院小青苗树立了榜样!
如今,我担任兴安盟中院民一庭法官助理,民一庭是中院案件最多的庭室,每天来开庭的当事人总是络绎不绝,等着撰写的文书总是还没送走上一批就又来了下一批。民间借贷、买卖合同、返还原物……在很多人看来,我们处理的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琐事,但是在我看来,我们收到的每一个案件都是农牧民的切身利益,每一份诉请都是他们对法治公平公正的殷切期待。既然法徽上镌刻着天平,就要求我们必须公平正义!为此,在每一次开庭中,我都全身心地学习与当事人沟通的技巧;在每一次文书撰写中,我都绞尽脑汁思考如何更恰当地表达,才能既让当事人服判息讼、又能最大限度的传播法律的精神。在每一次阅读案卷中,在每一个电话沟通中,在每一次法律关系的分析和探讨中,我总会时常想起孟德斯鸠的格言——“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是的,无论是牧民们要求返还几只羊的诉请,还是标的额上亿的投资并购项目,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律面前,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都神圣不可侵犯!
人们对内蒙古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蓝天碧草、黑车白帐,然而在大草原的深处,城镇化、现代化的汽笛早已拉响。家乡的发展离不开法治,家乡的进步离不开法官。进入兴安盟中院快一年了,我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我愿用自己的青春和勤奋的工作守护这片草原,我为能服务家乡人民、为家乡的法治事业出绵薄之力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这就是我,一个90后法官助理的自我要求,也是我生在草原、长在草原、最终也要回馈草原的人生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