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在水里
根源在岸上
关键在排口
核心在管网
全面治理黑臭水体
雨污分流是关键环节
只有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
才能从源头上
避免污水对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
才能避免黑臭水体
像城市“慢性病”一样反复发作
实施雨污分流后,有哪些变化?能看到哪些成效?走地下箱涵最直观。近日,记者跟随项目总工——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工程师范英江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处的赣西大道箱涵进行探访。
据了解,贯早江箱涵分为赣西大道箱涵、体育馆箱涵、北湖路箱涵三部分,其中赣西大道箱涵是城北重要的雨水排水、泄洪通道。1月12日下午,在经过下井前的准备和防护穿戴后,记者和范英江顺着梯子从地下排水口下到5米左右深的地下箱涵进行巡查。
进入箱涵内,记者跟随范英江的脚步,沿着黑暗空旷的箱涵通道从西向东行进排查。该段箱涵宽2.5米,高2米,长约两公里,从美林湾小区通向中山路,最终汇至孔目江。
巡查时记者发现,箱涵墙壁平均每几米就能看到收集雨水的雨篦子和小区排水管,由于多日无雨,小区排水管并无水流入箱涵内,只有少许的公园景观水从美林湾小区处流入。
和想象中不同的是,箱涵内部既没有垃圾堆积的景象,也没有任何不适的异味,地下的景观水从西向东缓缓流过,范英江将手伸入流水中,只见水质清澈见底。
“这得益于雨污分流改造。”范英江告诉记者。据了解,在完成黑臭水体治理达标销号工作后,2021年2月,新余启动了主城区21平方公里的225个小区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畅通城区排水的“毛细血管”,打通雨污分流最后一米。截至日前,新余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已进入收尾阶段,基本实现污水入厂、雨水入河。
“原先,生活污水、雨水全部流入箱涵中,里面全是垃圾淤泥,有些地方甚至有齐腰深。”范英江告诉记者,为畅通城市“血管”,施工单位对全市“两江”范围内26公里的箱涵进行清淤修复,其清理出的淤泥共有十几万方,相当于一座小山。
为巩固整治成果,真正实现长治久清,在完成城区雨污水管网改造后,新余将进一步加强日常巡查、管养工作,防止地上小区、商户私接乱接排水管道,同时,定期进行水样抽检,确保水质达标排放。为了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水环境持续改善的生态福利,在新余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施工单位的努力下,去年开始,新余将原计划之外的主城区13个城中村和“空白”区域也纳入到雨污分流改造的范围中,基本实现家家户户全覆盖,同时,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以后城区的扩容成长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