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台戏即“对台戏”,亦称“对棚”“卡戏”,旧时汉族民间娱乐形式。清代至民国,两府戏曲演唱,斗台之风甚盛,往往两三个或者三四个戏班在同一个地方唱同一个剧目,俗称唱斗台戏。
周公庙。
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周公庙的东、西戏台,就是古时庙会期间唱“斗台戏”的遗存,据考建于清中期,直至解放初期还被经常使用。以前每逢庙会,这里都要举行赛演,参加班社往往有三五个,通宵达旦,戏迷奔走于东、西戏台之间,看哪家唱得更赞,好不热闹。
周公庙西戏台。
在全国众多的古戏台中,像周公庙这种东、西分开独立搭建且朝同一个方向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戏台甚少,加上正前方中轴线上的乐楼,三座戏台,呈现“品”字布局,相互独立,又交相辉映,在全国实属罕见。
周公庙东戏台。
文革期间,周公庙斗台戏文化随着古庙会的停止已基本消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恢复了周公庙古庙会,但原始的斗台戏文化却很难恢复,照例有戏,但已没有斗台。
古代戏班通过斗台,相互交流剧目曲牌与演员、演技,取长补短,斗台戏文化也是戏曲文化共同发展促进的主要形式,这不只是艺术的竞争,也是生存的竞争。而斗台戏,可谓是双重意义上的物竞天择。恢复古戏台的昔日风貌,保护文化遗产,打造新时期独一无二的斗台戏文化,将有助于带动周公庙旅游业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