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主动作出改变 是自我化解“双减”焦虑的关键

□罗志华

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的三位学者通过跟踪搜索引擎上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量、电商平台相关商品的购买量、专业咨询网站等数据,分析了“双减”政策的效果。研究发现,“双减”政策实施后的这一年,青少年抑郁症状减少了78.6%。然而,与孩子们逐渐轻松的状态相比较,父母的焦虑症状却在“双减”后明显上升,研究表明增幅约12.8%。(7月31日经济日报)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双减”政策治愈了很多孩子。这是因为,学校不允许布置课外作业,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培训机构被关停,学生再也不用在培训机构之间来回奔波。此外,不允许考试或禁止排名等措施,还让学生的心理压力也明显减轻;再加上体育受到重视,学生参加锻炼和室外活动也相应增加,起到了“野蛮其体魄”的作用。事实上,不仅青少年抑郁症状明显减少,相信“小胖墩”“小眼镜”等也有所减少。

另一方面,“双减”之下,部分家长似乎显得更加焦虑。因为在过去,孩子成绩不好,可以选择校外培训,家长出钱就行。但现在,家长拿钱也找不到补习班,只能亲力亲为,为孩子提供家庭教育。然而,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有时间和能力,为孩子提供家庭辅导,在“双减”为孩子们节约出来的时间空当里,倘若无法通过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来填充,部分家长为之感到焦虑,就在所难免。

“双减”不能治愈了孩子,却焦虑了父母。为此,家长应该主动作出改变,担当起为孩子提供良好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首先,家长要科学分配时间和精力,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在家陪伴孩子成长。其次,家长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大幅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家校合作共担教育责任的趋势。此外,家长的态度和习惯,有时比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更加重要,比如家长注重自身学习,少玩手机多看书,就更能培育出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其实要比向孩子传授多少知识更加重要。

化解家长们的这类焦虑,社会也应提供一些协助。家长比过去更需要时间来陪伴孩子,单位就应该尽量避免“计划外”加班,减少家长在时间分配上的不确定。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相关部门也应强化培训引导,给予家长以协助,让家长能够更好地掌握陪伴与沟通等技巧。治本之策,则是要均衡分配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的“含金量”等,孩子的成才之路更加丰富多元,家长的焦虑就会相应减轻。

“双减”意义重大,对于教育势必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就眼前和单个家庭而言,部分家长一时难以适应而感到焦虑,也是值得重视的一种现象。“双减”是教改方面的大手笔,家长的类似苦恼或许只是小问题,但只有解决好了这些细节问题,方能为“双减”扫清障碍,并卸下应试教育压在学生和家长肩上的重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63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8-01 15:35:04
下一篇 2022-08-01 16:15:1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