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杭州22岁女孩连续四五天熬夜加班后猝死,看到后很是心痛!
近些年来,经常在新闻上或各种自媒体上看到人们猝死的消息,且大部分都和加班、工作压力大有关。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拼命努力,生怕输在了人生起跑线上,回顾近几年层出不穷的“猝死”新闻,年轻人群体似乎占据了主流。
2017年,无锡一位设计师在岗位上改图突然猝死;2018年,大疆一名年仅25岁的程序员因心脏骤停猝死;2019年,一位北大毕业的普华永道顾问突发心梗离世;同年,明星高以翔也在综艺节目上猝死。
2021年,年仅25岁的演员孙侨潞被曝因心梗猝死;某拼多多一位23岁女员工也在下班途中猝死。
年轻人本是身体健康的最佳阶段,为何频频发生悲剧?
答曰:过于努力
这种因过于努力而造成的突发性死亡,我们称为心源性猝死。
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55万人群中,18岁-39岁的中青年人就占到了接近一半,且有超过90的人都无法救治成功,在送到医院的途中就已死亡
中青年人在高强度、高压力、高度紧张且持续疲劳的工作状态下,造成心脏负荷运行,从而引发心源性猝死。
有过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心源性猝死一般都发生在有心脏病的人身上,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却发现,在年轻人心源性猝死案例中,有相关病史 (肥厚型心肌病、冠脉病变、癫痫等)的仅占到了1/3,而 另外2/3 猝死的年轻人,没有相关的疾病病史,即近年来, 2/3 的年轻人猝死发生于看似健康的人。
心脏是人体的最重要的器官,全天24小时都在不停的工作,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如果打破了这个规律性,心脏超负荷工作后就会出现急刹车现象,从而大大加剧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
仗着自己年轻,无底线地消耗自己的身体,加班、熬夜、暴饮暴食、情绪失控,长期的不规律作息导致亚健康状态,把自己所有压抑的情绪都压抑在了潜意识当中,却在意识上安慰着自己没事,而情绪最直观的反应就是身体。
那些被你压抑的情绪,都在你的身体做出反应,很多人都对情绪压力有个误区,认为是先有情绪心理问题,才会出现身体上的不良反应。
而真相恰恰相反,所谓先恐惧再身体颤抖是错误的认知,真相是先身体反应,再意识到自身心处恐惧,所以,压力过大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是有是身体前兆的。
比如,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称第三状态,因为没有很明显的疾病特征和表现,去医院检查也没有明确的诊断证据。但他们确实感到身体的不良反应,患者常常感到疲劳、乏力、胸闷、情绪低落、抑郁、急躁、记忆力减退、睡眠差等症状。
最明显的身体负反馈——失眠失眠几乎是所有心理压力问题的核心表现,凡是达到一定程度 的心理问题,都会出现失眠现象,对于员工来说,工作上的任务进度、领导批评、人际关系不和、业绩压力、环境不适应、职场倦怠等,都会导致上述睡眠问题。
单一环境下的负面反馈——空调病坐在写字楼办公室里的职场员工,看似无比舒服,夏有空调热不着,冬有空调冻不着,但实际上,长时间如此也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我们俗称“空调病”。
空调病常有:头昏、头痛、乏力、皮肤变差、关节酸痛、腰椎疼痛、脖子僵硬、眼干、身体酸痛、烦躁、精神差、抑郁等症状
典型的情绪障碍反馈————肥胖肥胖多是因为吃或者缺少运动造成的,千万不要小看了饮食这一步,饮食常常作为我们最重要的情绪宣泄口。
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常以食物的摄入量表现出来,对于年轻人而言,过度的压力导致暴饮暴食,出现肥胖问题,我国的肥胖率已超过了50%。
由此可见,职场人群的情绪障碍常以饮食异常居多,早出晚归、熬夜胃病等都是常态,早上想多睡会而不能及时吃早餐,或是吃的没营养;中午随便点个外卖,吃完就趴下休息或是继续工作;晚上下班晚,疲劳的很,于是摄入很多热量,吃一些重口味的东西,到了晚上就积食,引发第二天第二轮的问题。
除了亚健康外,平时偶尔出现的胸闷气短,晕厥、抽搐、心悸、胸痛、突然的眼前黑矇等。
这些算是更为明显的心源性猝死的警戒前兆,如有出现,应立即于急诊就诊检查,排除隐匿性的心脏疾病或突然发作。
所以,年轻人平时在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负荷压力和不健康饮食的发生。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真的是越努力越幸运吗,心源性猝死只是我们看到的心理问题的表面冰山一角,像抑郁症、焦虑症早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常见“杀手”。
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有限,如果超出了那个能力范围,总体的效率反而会下降,有时候,看似不完美的劳逸结合真的比完美的负荷努力要高效的多。
最后提醒当下内卷的年轻人,再累也要记得爱惜自己的身体。
–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