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长征五号B遥三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舱箭组合体转运,在整个飞行任务中是标志性的关键流程,意味着问天舱发射准备进入“最后一公里”。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十二罗汉”对“大个头”完成吊装
此前,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垂直总装厂房经过了为期45天繁复细致的总装测试工作。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有一栋标志性建筑——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问天实验舱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这进行吊装组装后,完成整体测试,才能把组合体送到发射塔架,静候最后的发射。
实际上,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火箭,“大个头”给吊装工作带来不少挑战。
问天实验舱飞行任务01指挥员廖国瑞说,长五火箭(B)的吊装和其他火箭吊装的方式、支撑方式等都是不一样的。类似四个助推然后支撑芯一级,相当于是一个“抬轿子”的模式。此外,长五火箭(B)的直径比较大,芯一级的直径有5米,在整个吊装过程中,在受限空间操作,完成这么大直径的火箭吊装,需要精细操作、精心指挥,才能完成任务。
完成火箭吊装工作的是13个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由于工作配合难度大、精度高,他们被称为“吊装十二罗汉”,第13个人则是吊装团队的指挥员。
“吊装火箭需要把火箭看得很小,又看得很重。”问天实验舱任务火箭吊装系统指挥员高鹏说,箭体一旦起吊悬空,各关键点号受力点都要平稳,同时也要通过和各号手来回地报点把握好厂房内部与箭体的空间位置,做好提前的预判和定位调试。
中国空间站静候“问天”来访
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有航天员在轨的情况下,迎接航天器的来访。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问天实验舱。随后,航天员将进入舱内,启动生命维持系统,完成科学实验柜的组装,同时开展交叉科学实验。 而全新的太空授课,也会在问天实验舱开展。航天员还会择机首次从问天实验舱的出舱口出舱。
此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经完成了对舱外航天服的巡检测试,按计划在轨期间,他们将从问天舱出舱口完成2到3次出舱活动。
问天路上送“问天”
7月18日上午8时许,随着三声鸣笛,组合体“乘坐”活动发射平台从总装测试厂房出发,一同出发的还有数百名文昌发射场科技工作者。
活动发射平台稳稳托举组合体,眼前犹如天梯的转运铁轨在阳光下折射出金属光泽。对于与火箭、问天实验舱朝夕相伴月余的科技工作者们来说,陪伴、护送组合体前往发射区是一项里程碑式的重要仪式。
文昌发测站党委书记李建龙介绍:“我们发射场的转运主路叫‘问天路’,本次任务发射的舱段也叫‘问天’。希望通过一个个小活动、小细节给大家带来仪式感,这是专属于航天人的浪漫。”
转运途中,科技工作者们分享参与空间站建造任务的感人故事。“在文昌发射场参与工作的这几年,我赶上了高密度任务期,也赶上了祖国空间站建造。作为青年指挥员,应更主动承担重任,用青年智慧为航天事业出一份力。”发射场加注系统指挥员朱凯祥说。
组合体在问天路行进两个半小时后,终于抵达发射场一号塔架。
塔架下,“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确保任务圆满成功!” 问天实验舱飞行任务01指挥员廖国瑞带领参试人员郑重宣誓,并在“问天誓言”签名墙上写下必胜宣言。
“虽然后续测试任务还很重,但大家有信心交出圆满答卷。”说完这些,廖国瑞就转身前往发射塔架,投入岗位工作。
潇湘晨报记者李琼皓 通讯员郭强强 徐斌如 实习生郭丹妮 罗敏萱 摄影都鑫鑫、李汶骏